辉煌百年的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辉煌百年的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76年的王朝,其灭亡的原因一直备受史学界关注。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国际局势三个维度,深入剖析明朝衰落的内在逻辑,揭示一个王朝兴衰背后的历史真相。
一、明朝的政治
明朝的政治制度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大明王朝建立的初期,基本上沿袭了元朝的很多制度,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很多旧的制度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出现弊端。所以朱元璋不满意于这种政治制度,随后亲自设立了新的制度来加强自己的权力。明朝也设有六部,但是随着元朝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六部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他们需要处理的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多。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也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众多的事务都压在了朱元璋一个人的身上。一个偌大的国家,他能处理的过来吗?朱元璋也逐渐从很有干劲变得慢慢力不从心。
随后他设立了“四辅制度”来分担自己的一些任务和担忧。设立一个新的制度还是需要改革和完善的,所以在后期他将这种制度废除了,翰林院接管四辅制度的地位。明朝和其它朝代不同的一点是,它设立了一个叫特务的机构,因为朱元璋对很多官理是处于不信任的状态,所以他就想采取这种严密的特务统治方式。随后还设立了锦衣卫,皇上想要逮捕哪一个人完全不需要公开的审讯,直接就可以逮捕。
而且在后期还设立了东厂和西厂,明朝的特务政治一直都是极具特色的,但是它又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些弊端为日后出现矛盾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决策者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下足了功夫,可是当事物达到顶峰状态时,就会朝下坡路开始发展。因为分封制度以及特务统治已经为明朝后期内部出现动乱埋下了很大的伏笔。政治制度是一方面,真正拉垮大明王朝的是经济。经济无论放在哪一个朝代都是至关重要的。哪怕是在现如今,只有经济足够的强盛,才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大国。那么明朝的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明朝的经济
明代后期经济其实与国际局势有所接壤,因为大量的白银通过贸易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白银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对以往的经济是一种冲击,所以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很有可能导致经济出现瘫痪。那么明朝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还要从多个方面去讲解。白银在中国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想要详细了解白银还要从麦哲伦全球航行开始说起。当时的明朝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早已变了天,很多殖民地都已经纷纷建立起来,世界各地之间也产生了极大的联系。
对地理和历史了解的人都知道,哥伦布是发现美洲的第一人,而麦哲伦对全球航行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16世纪上半叶时期,对航海技术十分了解的西班牙人就已经在墨西哥和秘鲁等的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殖民地。而麦哲伦发现美洲、菲律宾的这条航线,成功的为西班牙人建立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础。那么这些西方人进行世界航行究竟和中国有怎样的联系呢?西班牙在秘鲁以及墨西哥等地建立殖民地,不仅是想要对该地进行控制,更多的是想从中发掘一些经济来源。
开采银矿就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从1518年—1600年,这之间的产量占全世界白银生产的60%。他们拥有了大量的白银资产,这也使得白银逐渐成为了支付手段。在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一些商品在欧洲备受欢迎,很多有钱人甚至会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广州去采购这些物件。那么他们的支付方式就是白银,这才是中国出现白银最开始的起点。
但是再多的白银也不能够成为法定的货币,当时的大明王朝法定货币只有两种,一种是钞,另外一种是铜钱。但是很遗憾的是,因为一些经济方面的原因,“钞”这种法定货币使用的时间较短,很快就不在民间使用了。而铜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合适的法定货币。但是铜钱还是存在许多的弊端,它的额度非常的小,在大规模的贸易中十分的不方便。所以法定货币的形式还有待提高。
明朝时期白银没有大规模的流行,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开采出银矿。能够获得的资源过少,所以才不被承认,但是民间的交易还是可以使用白银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白银在大明王朝境内是十分稀有的一种存在,所以它的社会购买力相对较强。当时的商人很快就得知菲律宾人、西班牙人以及葡萄牙人做生意最喜欢用白银了,因为他们多的就是这种货币方式,所以拿回国内能够换取许多的东西。久而久之,在16世纪之后,白银开始大面积的进入中国。
三、国际局势变动
仔细回想,16世纪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是非常友好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西班牙想要通过远洋贸易收获更多的利益,而当时的明朝又急需大量的白银,这之间是存在互补关系的。也正是在16世纪中后期时代,明朝彻底宣布解除海禁,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更好的适应了民间私人海上贸易的合法化进程。明朝进行海外贸易的野心还是非常大的,他们开通了很多的航线,比如对美洲、欧洲以及日本等等。
这些航线将国内大量的丝绸、瓷器以及具有东方色彩的商品运往了大洋的另一端,对明朝的经济进行了盘活,也让大量的白银进入了中国境内。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全世界生产的众多白银中,大约有3亿两都进入了中国,这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贸易往来是很多人所追捧的。货币的供应量持续增加,那么物价也会随之大幅度的上涨。在当时,白银的输入持续的将近100多年,中国的物价也开始大幅度的上涨。首先上涨的物品就是粮食。
物价上涨对少数人而言是有好处的,比如做生意的人或者是政府的官员,他们能够从中受益。但是受苦的大部分都是农民百姓,而中国在当时作为一个农业社会,最多的就是农民。平民百姓的生活过不下去,经济肯定也不会景气。收入少,物价高,那么在很多方面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经济是一个国家的支柱,如果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必然会导致社会其它方面出现漏洞,等发现就补不及了。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好运气不可能一直都给明朝。谁能想到明朝末期世界气候居然进入了小冰河期,这也就意味着温度将大幅度下降。农耕时期的明朝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农作物大规模的减产。但此时的国际形势也不是非常的好,西班牙在获得大量白银以后,开始变得越来越猖狂。他不仅不夹着尾巴做人,甚至还对其它的西方国家开战,这也就使得他在战场上花掉了许多的金钱,随后很快就撑不下去了。
西班牙走投无路,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一时心急居然向热内亚银行贷款。但也正是这种疯癫行为,让他差点成为了亡命徒。这也就切断了白银进入中国的一个通道。除了了西班牙,中国还开头了其它的航道,但国际局势确实存在问题,其它航道也变天了。此时的日本已经进入了德川幕府时期,当时的德川家康就对银矿进行了严格的管制。
他先是从贸易下手,切断了很多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使得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也开始大幅度的减少。可是此时的明朝已经有大量的白银在市面上流动,白银数量以及贸易往来都开始大幅度减少时,就会导致出口变得越来越少。当时的江南手工作坊以及其它的一些手工艺部门都要面临破产了,因为想要赚钱的对象此时闭上了门,不再对外进行贸易。中国的经济也就像坐了滑梯一般开始急速下降,白银供给拦腰斩断,通货紧缩也是必然的。
但此时老百姓却浑然不知,通货紧缩了,他们能买的东西,价格也变低了。很多消费者认为这都是好事,却不知后面还有很大的挑战需要面对。在前文中我们就已经提到了,铜钱也是大明王朝的法定货币。白银的供给大幅度下降,可是铜钱的数量却没有发生改变,那么铜钱就会对白银造成贬值。而朝廷在此时却又推行了“一条鞭法”的征收税收政策,使得百姓需要将铜钱兑换成白银再交税,这也直接导致农民的生活雪上加霜。随后就产生了农民起义运动,大明王朝的运势也在这个时候跌入了深渊。
四、总结
明朝所处的时代其实已经与国际接壤了,他的很多贸易都和国际上的一些大国进行往来。当时的西班牙通过殖民的方式开展了很多的白银,而当时的大明王朝手工业以及沿海的一些商业发展成熟,所这二者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也是逃不掉的宿命。而明朝最终导致它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其它国家想要与我们进行合作时,就能够让白银大面积的流入境内。但是当其它国家遇到一些困难无法进行贸易时,中国的经济就会跟着它发生波动。
也正是将主动权交于他人手中,才使得大明王朝的命运彻底被改变。所以通过大明王朝的灭亡,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无论处在哪一个年代,将经济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轻易被他人所拿捏,总是一种保命的方式。今天我们有关于大明王朝为何灭亡的相关内容就讲解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我们评论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