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反诈课堂 | 轻信校园贷陷阱,小心掉进负债深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反诈课堂 | 轻信校园贷陷阱,小心掉进负债深渊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4779195_121123828

近年来,校园贷诈骗案件频发,给许多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本文通过三个真实案例,揭示校园贷诈骗的常见手法,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建议,帮助大学生提高警惕,远离诈骗陷阱。

电信诈骗如同隐匿在暗处的毒瘤,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安全。大家是不是总担心不慎被骗呢?快和我们一起看看一些真实案例吧。

案例一

某高校新生小秦通过朋友介绍进入一家公司兼职,公司主管邢某以软件测试为名,利用小秦的身份信息在多个贷款平台借款约5万元,承诺一个月后还清本息并支付报酬1000元。但邢某并未兑现约定且切断联系,小秦面临还款压力。


案例分析: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理财观念差、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以虚假兼职为幌,虚假宣传为手段,诱骗学生进行不明贷款,给借贷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资金负担。

预防措施:

  1. 对于涉及重要身份信息,务必提高警惕,谨慎提供。
  2. 学习金融借贷相关知识,不随意参与借款操作。
  3. 在察觉不对后保存好相关证据,立即告知辅导员,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案例二

李某银行卡里收到一笔大额转账,随后接到一通电话,电话中的人声称自己转账输错了卡号,请求李某将转账金额退还。在李某犹豫时,又接到第二通电话称若不退还将报警抓他。李某害怕之下将钱退还,却不知这笔钱是不法分子利用其个人信息办理的网络贷款的放款,未来网贷平台的还款还需李某自行承担。

案例分析:诈骗分子先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无意泄露的个人信息,随后利用学生单纯、法律知识欠缺等特点,以转错账为由设下圈套,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校园贷陷阱。

预防措施:

  1. 学生要提高警惕,不轻易处理未知款项。
  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不懂法而被诈骗。
  3. 如遇可疑情况,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或公安机关咨询。

案例三


某高校大二学生小李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某平台的校园贷广告,此广告声称可提供高额贷款,且无需任何抵押,审批流程更是简单到只需轻轻一点手机屏幕。正为生活开销发愁的小李迅速签订了借款合同,拿到了贷款。然而,随着借款金额逐步增加,平台开始以各种理由收取高额利息,远远超出了小李的现象,最终他彻底陷入套路贷陷阱。

案例分析:平台通过虚假宣传吸引学生贷款,隐瞒高额利息的真实情况,利用学生对贷款知识的缺乏和消费欲望,使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

预防措施:

  1.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追求高消费。
  2. 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借贷平台,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利率、还款期限等重要信息。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