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学习很好但并不聪明"?
日本人为什么"学习很好但并不聪明"?
日本人以勤奋好学著称,但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却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樱川昌哉在《低利率时代:重新定义泡沫经济》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他认为,日本人往往过于注重学习和知识积累,却忽视了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不仅影响了个人发展,更对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本与枝叶
在本书中,樱川昌哉多次提到“日本人并不聪明”。他认为,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指出一个事实,更重要的是需要认真思考日本人“不聪明”的具体表现,这对于日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日本人学习很好,但并不聪明”,这句话道出了学习与聪明之间的本质区别。学习好意味着知识丰富、逻辑思维能力强,而聪明则意味着能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许多人误以为,通过学习可以自然而然地变聪明,但实际上,知识的积累并不一定能转化为正确的判断力。谁也不能保证,拥有丰富知识的人就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这其中存在一种在学习中无法掌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变聪明所必需的。
《低利率时代:重新定义泡沫经济》
[日] 樱川昌哉 著
鞠佳颖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年9月
错看本质
樱川昌哉指出,这种无法通过学习掌握的能力,就是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学校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很少教导学生如何区分根本与枝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往往更关注能够带来高分的“枝叶”,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以经济学为例,樱川昌哉认为,如果在设计经济制度时没有看清市场的本质,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其本质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然而,由于对市场功能本质的理解过于肤浅,日本人有时会不自觉地扼杀市场机制。虽然他们擅长有逻辑地思考问题,但却制造出许多无法有效利用市场的机制。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强劲发展时,证券行业不是建立股票价格反映企业价值的机制,而是通过冻结市场来维持股票价格。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维持了股价稳定,但长期来看却扭曲了资源配置,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生搬硬套
樱川昌哉认为,学习应该是变聪明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然而,如果不正确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学习就会变成一种目的。于是,应该学习的东西和不该学习的东西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并且学习者开始生搬硬套教科书上写的东西。
日本经济学界一直努力以美国经济学为榜样并追赶着美国。然而,当美国式的经济理论应用于日本时,无论如何都会出现不适应之处。日本的金融市场和劳动市场是复杂的,连带着日本特有的历史。由于日本宪法第 9 条的限制,日本没有军产复合体。日元也不是世界主导货币。理所当然,起源于美国的理论与日本经济也并不契合。然而,日本经济学家对起源于美国的研究却不可思议般地一心扑上去。学习领先的研究是合理的,但问题在后面。它们真的能适用于日本吗?即便人们翘首以待,经济学家们会下什么样的功夫将其适用于日本,但我们却始终没有看到日本式的出色的研究成果。相反,或许是发现这些理论不适合日本,他们开始撰写关于美国经济发展的论文。
无法撤退的弱点
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低下,就会发生悲剧。太平洋战争中,即使战败之势已经很明显,指挥者也没能做出撤退的正确判断,反而拖拖拉拉地扩大战线,导致悲剧收尾。按一般的说法,这是因为以统帅权独立性为盾牌的陆军参谋本部失控而导致的局面,但这并不是全部。当时的日本政府缺乏统一的决策能力,在重要的时刻多次做出愚蠢的判断。
在应对雷曼事件时财政经历过大举行动之后,日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清算。比较日本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国家将高峰期的预算赤字减半所需的平均时间(日本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国家(除日本)平均为 3 年(2012 年实现),而日本为 6 年(2015年实现),尽管在此期间发生了 3·11 日本大地震,但日本整整花了 2 倍的时间。危机过去后,大规模的财政仍在拖拖拉拉地持续扩张。
摆钟的故事
樱川昌哉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学会区分事物根本与枝叶的。当时,他对没有“规规矩矩”进行教育的大学感到厌烦,经常回老家福井。父亲找了一座叫作“天龙寺”的永平寺直系寺庙,“这里不像永平寺那么严格,你能承受得住”,父亲不由分说地驾车带他去了那里。天龙寺虽然没有永平寺那么严格,但毕竟是禅寺。每天一有时间,就是“让我们来打坐”这样反复的坐禅。每次打坐是 45 分钟,总之就是腿很疼。这个时候,他得到了和尚师父的“鼓励”。“人们总说盘腿打坐可以到达悟境,但事实绝非如此。有的只有腿疼而已,但是不要担心,我还没听说有人会因为打坐而发生腿骨折的。”
放松的那段时间就是与和尚师父对话。和尚师父问:“你大学毕业后想做什么?”他回答说:“我想成为伟大的人。”和尚师父又反问:“你为什么想成为伟大的人?”他回答:“如果我变得伟大,我就可以变得富有。”“那样你就幸福了吗?”“……(沉默)”他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他根本无法回答。
这个时候,和尚师父指着挂在柱子上的时钟说:“看看那个时钟。”那是当时罕见的摆钟。“你会看这个时钟的哪里?”“当然是左右摆动的钟摆了。”“是吧?这就是现在的你。当钟摆向右摆动时,你就向右;当钟摆向左摆动时,你就向左,和那个左摇右摆的钟摆一样。但是你仔细看看,钟摆是不是有一个不动的地方,钟摆根部的正中间不会动。事物就和这个时钟一样,会有不停变动的枝叶部分和永远不动的中心。重要的是,你要好好看清它的中心,也就是本质,并紧紧抓住它活下去。怎么样,你明白了吗?如果一直只看钟摆摆动的地方,只会让人头晕眼花,无论到什么时候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相反,如果看清钟摆的中心,就能自然地看到时钟的全貌。”
从那以后 40 年里,樱川昌哉养成了经常思考事物的本质与枝叶的习惯。以这种方式持续思考是他的修行。然而,要将区分根本与枝叶的思维方式充分运用到研究中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事实上,通过完成这本书,他似乎终于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的要领。以利率和经济增长率这一宏观经济学中最难对付的主题为中心,不偏不离地写完整本书,相当不容易。
本文原文来自《低利率时代:重新定义泡沫经济》,题目为编者所加,推荐阅读。该文由出版机构授权发布,只做推荐作者相关研究的内容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任何转载行为都需留言咨询,其中商业运营公众号如转载此篇,请务必向原出版机构申请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