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肇”字的读音、造字本义及现代含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肇”字的读音、造字本义及现代含义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2/19/503199_1137362415.shtml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个不太常见的汉字——“肇”。这个字虽然不常用,但其背后的故事却十分有趣。

读音

“肇”字的读音为zhào,与常见字“照”字同音,《正韵》里对肇字的注音为“直紹切,音趙”。

造字本义

“肇”字的篆文字形由“户”(借代民居)、“戈”(武器)、“聿”(即“律”的省略,规定、限制)构成。“户”表示与家庭或居住有关的概念,“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表示武力,“聿”在这里可能表示法律或规则。

三者结合,造字本义为武力侵犯,引发事端,践踏法律。在古代,这样的行为往往与战争、冲突或不法行为相关联。

后来,“肇”字的字形经历了演变。篆文将金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包围结构,形成了更为封闭的字形。篆文异体字用“攴”(持械击打)代替“戈”,进一步强化了武力侵犯的含义。隶书和楷书的字形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使得书写更加便捷。

在如今“肇”字的本义已经较少使用,而是引申为引发、引起、发生,以及创建、兴建、开拓等含义。例如,在“肇事”一词中,“肇”表示引发事故的行为;在“肇建”中,则表示开始建设或创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对“肇”字的解释如下:

“肇,击也。从攴,肇省声。治小切。”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当中对“肇”字做了进一步解释,他指出“肇”字的本义是击打,这个字由“攴”和“肇省声”组成,其中“攴”与打击有关,而“肇省声”则是指省略了部分笔画的“肇”字作为声旁。

段玉裁进一步阐释,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表示开始或创建的意思,如“肇我邦予有夏”中的“肇”就是开始建立国家的意思。

他还提到“肇”字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示矫正或引起、招惹的意思,比如“肇衅”意为挑起事端,“肇乱”则是引起动乱。

康熙字典

“肇”字在《康熙字典》中,除了表示开始、初始的意思外,还蕴含了多重含义。它说“肇”有“始也”的注解,这和我们日常理解的“开始”是一致的,比如“肇始”就是指事物发端之初。

《康熙字典》还提到“肇”有“正也”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矫正、使之正确,像是先树立标准再调整末节,使之规范。这种用法虽然不常见,但体现了“肇”字在古代语境中的广泛运用。

“肇”还被解释为“敏也”,意味着敏捷、迅速。在《书·酒诰》中提到的“肇牵车牛,远服贾”,就是说敏捷地拉车牵牛,进行长途贸易,展现了行动上的迅速和效率。

同时,“肇”还有“长也”、“谋也”的意味,分别表示长远和谋略,这在《尔雅》和《诗经》的注解中可以看到,显示了“肇”字在表达深谋远虑和长远规划时的运用。

含义用法

来看下肇字的如今的含义和用法。

①“肇”这个字,经常用来形容事物的起源或起点,比如“肇始”就是指开始,而“肇生”则意味着诞生或产生。在古文中,“肇”字也常常用来描述创建或建立,比如《书·仲虺之诰》中的“肇我邦予有夏”,意味着在夏朝时期开始建立我们的国家。

“肇”字还可以表示引发或引起某事。

《民潮七日记》中提到的“各界同乡会深恐人杂肇衅”,这里的“肇衅”就是挑起争端的意思。这表明“肇”字不仅仅关乎时间的起点,它还可以用来描述事件的触发点,即某件事情的导火索。

“肇”字作为副词时,还具有“开始”或“最初”的意思。例如,在《大会歌》中的“肇建帝业,开国有晋”,这里的“肇建”就是指开始建立帝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肇”字在古代还有“端正”的含义。《国语·齐语》中的“端木肇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的“肇”字意味着矫正或端正事物的末端。

开始,初始:“肇”字在描述事物的起源或起点时,常常用来表达开始或初始的概念,如“肇始”和“肇生”。

引发,引起:“肇”字也用来描述事件的触发点,即某件事情的导火索,如“肇衅”和“肇乱”。

开始,最初(副词):作为副词使用时,“肇”字强调事物发展初期的状态,带有一种开创性和原始性,如“肇建”和“肇造”。

端正:在古代,“肇”字还有“端正”的含义,用来描述秩序和规范的建立,如“端木肇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