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跑输跟踪指数超30%,到底怎么回事?
指数基金跑输跟踪指数超30%,到底怎么回事?
指数基金作为一种常见的投资工具,其表现通常与所跟踪的指数保持一致。然而,在某些特定时期,部分指数基金会出现大幅跑输指数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A股市场的一轮大涨行情,探讨了指数基金跑输指数的具体原因,并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指数基金作为投资者征战股市的利器。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复制指数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严格控制跟踪误差。一般会规定日均跟踪偏离度、年跟踪误差的范围,使基金的净值表现与指数涨跌幅基本一致。这是一种投资策略简单明了、持仓透明度高、整体费率较低的工具型产品。
但是投资者在持有指数基金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跟踪误差过大的情况,即指数基金净值大幅跑输所跟踪指数。比如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A股掀起了一轮估值修复的大涨行情。短短七八个交易日就完成了估值修复,主要指数大涨20%-30%不等。但一些投资者即便“在车上”也是意难平。因为有些指数大涨,但跟踪该指数的基金的净值却明显落后。期间甚至有些基金累计跑输30%以上,有些基金单个交易日跑输10%以上,严重超出了基金规定的跟踪误差范围。
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指数基金明显跑输所跟踪指数呢?这对指数基金的科学管理以及我们选择指数基金有哪些启示?下面就来谈谈我们的分析和思考。
一、行情火热,为何部分指基却大幅跑输指数?
回顾资本市场历史,当行情较为平淡的时候,很多问题会被隐藏、被忽略,当极致行情出现时就会暴露出来。2024年 9月24日至10月8日A股市场的急速普涨行情中,共有61只指数基金跑输所跟踪指数10%以上,指数基金跑输所跟踪指数的问题比较严重,导致部分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来源:Choice,统计范围为开放式场外指数基金)
1、客观原因:短期大量申购引发的流动性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 9月24日至10月8日,共有61只指数基金跑输所跟踪指数10%以上,这些基金单只规模均未超过6亿元,平均规模仅为0.83亿元;跑输所跟踪指数的指数基金集中在北证50、创业板系列指数、科创板系列指数等偏中小盘成长风格的指数。(来源:Choice,规模截至2024.9.30)
图:跑输跟踪指数10%以上的指数基金(只数)分布
来源:Choice,时间区间为2024.9.24至10.8
图:指数流通市值概况(亿元)
来源:Choice,截至2024.12.5
在跑输跟踪指数的基金中,跟踪北证50(流通市值1714亿元)的指数基金有12只,数量排名第一;跟踪科创板系列指数(科创100、科创50、科创芯片、科创成长)的基金合计为10只;跟踪创业板系列指数(创业板指、创科技、创业300、创业板50、创业板综)的基金合计为11只;跟踪中证金融科技(流通市值1.17万亿元)的指数基金中虽然只有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联接基金1只进入统计范围,但该基金却跑输金融科技指数36.08%,在所有61只基金中跑输所跟踪指数的幅度最大。
相较之下,跟踪大盘蓝筹风格指数沪深300(流通市值41.97万亿元)、上证50(流通市值19.02万亿元)、深证50(流通市值7.61万亿元)指数的基金合计仅有4只。
这个现象说明:导致指数基金跑输所跟踪指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成份股市值较小,在极致的行情中,因大量资金集中申购导致突出的流动性问题。一是小市值成份股很容易封涨停,无法买入导致建仓速度远远赶不上资金流入速度。二是T日下午3点以前新进的申购资金并不能当日立即建仓,一般T+2才到账。但这部分申购资金实际上却又计入资产净值,摊薄原持有人的收益。因此,规模较小的基金的业绩表现更容易受到新申购资金的影响。
举例来说,A基金产品规模1亿,T日下午3点前净申购1亿,T日确认,该笔申购款T+2到账。产品在T+1日全天以及T+2日开盘前实际只有50%的仓位,直到T+2日1亿元全部完成加仓才能实现满仓跟踪。如果T+2日遇到成份股大批量涨停无法买入,结果会更加严重。就好比你准备好一桌菜,到饭点却突然来了两桌客人,只能一桌菜两桌人吃,邀请而来的客人和非邀请而来的客人都得少吃点。
2、主观原因:产品管理不当,应对不及时
对于北证50、科创系列指数等中小盘风格指数来说,流动性问题客观上是无法避免的。那么,通过主观应对是否可以缓解甚至规避这个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目前跟踪北证50的场外指数基金合计有21只,其中有5只成立时间在9月24日之后,在这里不做统计。其余16只基金在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期间均跑输北证50,有12只跑输北证50指数10%以上。但也有3只基金将跑输北证50指数的幅度控制在4%以内。
来源:Choice,规模数据截至2024年3季度
像上表中列的鹏扬北证50成份指数等基金,一直没采取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的措施。而像嘉实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9.24-10.8期间没有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跑输北证50指数12.39%。虽然10月9日开始暂停申购,但为时已晚。
再比如,招商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10月8日才暂停申购,前面跑输北证50指数10.55%。但在10月8日,该基金净值涨幅为22.75%,与北证50当日24.71%的涨幅相比,当日就跟踪误差控制在了2个百分点以内。可见,暂停申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从期间跑输幅度较小的基金来看,易方达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和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仅分别跑输北证50指数3.21%、0.44%。控制好跟踪误差的重要原因是两者在期间内均处于限制大额申购状态,单日限购1000元,这样虽然错过了规模大幅增长的机会、影响了自身管理费收入,却保护了原持有人的利益。
这说明,在同样的极致行情中,有些基金通过主动作为实现了对跟踪误差的良好控制。而有的基金公司在问题发生之后,反应慢了几拍,将持有人利益放在了后面。
3、其他原因:未建仓、增强策略出现问题
对于沪深300、上证50等大盘蓝筹风格指数来说,成份股市值和流动性在整个A股市场处于较高水平。但是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期间依然存在一些指数基金跑输所跟踪指数10%以上的情况,显然这背后有着其他的原因。
来源:Choice,规模数据截至2024年3季度
比如东方红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就属于基金新成立没有建仓的情况。该基金2024年7月9日成立之后,在长达两个半月时间里按兵不动,直到9月24日行情骤起后才开始大规模建仓。对于指数基金来说,主要目的是为了跟踪指数,一般成立后会快速建仓,该基金直到行情来了才匆忙建仓,错过了部分行情。
来源:Choice
再比如大成沪深300增强基金,属于采用的增强策略出现了问题。从基金规模来看,2024年2季度(总份额1.45亿份)和3季度(总份额1.53亿份)比较,总份额仅仅增长了5.52%,并未出现大额申购的情况。根据基金管理思路,基金投资于所跟踪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资产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 80%,其余资金则会通过数量化模型进行投资组合优化,追求收益增厚。从基金定期报告来看,基金的增强策略在调整的市场环境中效果较好,同时也承认了在单边上行的市场环境中效果不佳。
图:大成沪深300增强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二、其他造成指基跑输指数的原因
除了在极致行情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之外,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有些原因日积月累也会造成指数基金较大的跟踪误差。
1、大额赎回处理不当。投资者赎回的份额按照当天的收盘净值确认,但对应的赎回仓位一般是要次日之后才卖出,假如次日市场大跌,卖出价与前日收盘价存在较大偏差,对于当天净值影响为负。
2、股票停牌。如果股票遇到重大事件长期停牌,只能等股票恢复上市进行交易,用指数收益法调整的股票估值和实际开盘后的交易价格可能有较大偏差,也会导致开盘当天基金净值和指数涨跌幅产生偏差。
3、现金余额。开放式指数基金必须预留5%的现金仓位应对赎回,上涨行情中会因此涨的比指数少一些。
4、成份股调整。当指数成分股发生变化时,指数基金需要相应地调整投资组合,由于市场反应速度、基金操作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可能无法完全同步地完成调整,从而导致在一段时间内表现落后于指数。
5、各种费用支出。指数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运营成本、交易成本、管理费、托管费、指数使用费等一系列费用,这些费用会使得指数基金与所跟踪指数之间产生负偏离。
三、结语
从我们的分析来看,场外指数产品跑输所跟踪指数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并非没有办法应对和解决。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主观的积极应对来进行缓解或者规避,需要管理人提高被动投资产品的管理水平,对一些潜在的风险进行提前预防。有时候也需要基金管理人主动做出一些牺牲,以持有人的利益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