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养生美食:四道传统佳肴的做法详解
寒露时节养生美食:四道传统佳肴的做法详解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寒露时节,天气转凉,人们需要通过调整饮食来适应季节变化。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提醒人们注意保暖。在饮食方面,寒露时节应多食用羊肉、鸭肉、鸡肉、牛肉、鱼虾等以增强体质,同时辅以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
寒露吃什么
寒露吃羊肉
在热、冷交替的寒露时节,能开胃补暖的羊肉肯定是首选。
羊蝎子
羊蝎子就是带里脊肉和脊髓的完整的羊脊椎骨,据《本草纲目》记载,羊髓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材,“甘,温,无毒,利血脉”。
做羊蝎子,汤底很关键,一般含干辣椒、香叶和大料(南方人称八角)等等。红色的汤底带着骨头熬出来腻腻的精华,浓厚醇香。
羊蝎子,与其说是吃,不如说是啃。秘诀在于“敲骨吸髓”,肉啃完之后,骨头里的髓也想方设法吸个尽,发出“啫啫”的声音。
铜锅涮肉
老北京人吃涮肉讲究原汁原味,铜锅炭火,清汤锅底。葱段、姜片、花椒,简单的几样料品配好,再加入开水,清澈见底的锅底就做得了。
铜锅涮肉的小料也不复杂,不过却很讲究。六必居的芝麻酱,王致和的酱豆腐,还有韭菜花,这三样必不可少。
涮羊肉的种类繁多,比如大三叉、羊筋肉、羊上脑、羊磨裆、羊里脊、羊腱子肉、一头沉和黄瓜条。涮羊肉片的时候切忌时间过长,变色基本就能吃了。
寒露吃鸭子
秋季的鸭子最肥壮,中医认为鸭肉性寒,味甘、归脾、胃、肺、肾经,具有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定惊、清热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可主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民间认为鸭子是“补虚劳的圣药”,所以在这个季节吃最合适。
寒露吃芝麻
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寒露吃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滋补。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寒露家常菜推荐
寒露的吃食,简单易学,在家简单操作,就可以做出一桌美味佳肴。
清炖羊肉
食材:带骨羊肉1kg 、土豆、青萝卜、胡萝卜等配菜,葱、姜、花椒、白胡椒适量。
做法:
- 带骨羊肉过开水捞入汤煲,加适量的水,加入花椒适量用大火加热;
- 葱切段,姜切大块拍碎,萝卜土豆等去皮后切大块;
- 所有材料加入到煲汤中,大火烧开,去泡沫,转中小火慢慢煲,至少1分钟以上。
- 出锅后酌量加盐和白胡椒粉,加点香菜即可。
海带马蹄鸭肉汤
食材:鸭半只、海带、马蹄各200克,生姜、食盐少许。
做法:
- 把鸭子去头及内脏,切块,在沸水中去血沫;
- 海带用水洗净、泡发;马蹄洗净削皮;
- 在砂锅中装水,将鸭子炖至半熟,再加海带和去皮切块的荸荠和姜片;
- 用小火炖熟,捞去浮油,再食盐调味即可食肉喝汤。
鲫鱼豆腐汤
食材:鲫鱼1条,豆腐1块,油、盐、胡椒粉、料酒、鸡精少许,葱姜调味。
做法:
- 鲫鱼收拾干净,用盐和料酒稍腌待用;
- 豆腐切成1厘米厚的块;
- 砂锅烧热,放入少量油,将鲫鱼放入,煎至两面呈金黄色;
- 放入葱、姜,倒入适量的开水,加盖,烧开后转小火煲40分钟;
- 加入豆腐,再煮5分钟左右,加盐、胡椒粉、鸡精调味即可食用。
芝麻酱烙饼
食材:白面、芝麻酱、素油、盐、红糖适量。
做法:
- 先用热水和面,把面快速搅成雪片状,然后加凉水,和成面团,饧至少30分钟;
- 将芝麻酱调稀。调好后放红糖和少许盐、素油;
- 做饼把饧好的面揉几分钟,分成等份,每份擀成圆片,上面抹芝麻酱;
- 卷成长条再盘成圆圈,最后擀成3、4毫米厚的饼;
- 平底锅里放1大勺油,油起波纹后放饼,改成中火,两面烤成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