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饮来自白沙之绿茶篇——精工匠心 一品茶香
国饮来自白沙之绿茶篇——精工匠心 一品茶香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传承不息的文化纽带。浓浓的年味中自然少不了国风雅韵。一杯汤色翠绿明亮的绿茶赠送亲朋,不仅把新春的美好祝福寄托于醇厚的香茗里,还是链接着海内外乡亲的亲情纽带,体现文化相通心灵相契。
追溯:千古茶事今犹是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古代,中国茶叶随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而后逐渐风靡世界,与丝绸、瓷器等,被认为是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荡着清幽茶香。
在白沙,绿茶早已畅销国内,盛名海外。早在193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尼克尔·史密斯与伦纳德·克拉克拍摄的纪录片《海南红山之外》中,就有白沙润方言黎族同胞围聚在一起喝大碗茶的情景。“一些艳丽的青藤缠在竹丛上……当地野生的茶树混杂在其他灌木丛中……这种茶树出现在野生丛林中,足以说明它是本地原生的。当地人将其叶子采摘后晒干,带到集市出售,数量并不多,他们叫它‘黎茶’”……
白沙绿茶早年随着“下南洋”热潮风靡东南亚国家,将白沙的茶文化传至境外,而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白沙绿茶走向了世界各地,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传承:汇聚人才弘技艺
白沙绿茶茶形紧结重实,绿润起霜,汤色翠绿明亮,香气高锐而浓郁,回味甘甜而醇正。中茶多酚含量高,具有明目润喉、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平肝益血等饮用功效,在医学领域具有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绿茶的制作技艺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其对原料及工艺要求严格,在采摘、处理、炒制等环节上都十分注重细节,使得茶叶保留了更多的香气和口感,炒制后的绿茶色泽翠绿、香味浓郁。
品一杯白沙绿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以茶为媒,了解一下白沙绿茶的制作技艺,感受阵阵茶香背后的匠人匠心。
主要工序
采茶:采茶即是采摘新长出的嫩芽,采摘时不要指甲掐,而是折断,摘好用竹篮装好。
制茶
- 第一步:生火烧热锅;
- 第二步:炒青,将茶叶放置锅中搓揉翻炒;
- 第三步:将炒软的茶叶盛出,装入簸箕;
- 第四步:趁热反复揉搓,将茶叶搓成条状;
- 第五步:重炒并反复揉搓,重复数次方可制出好茶;
- 第六步:烘焙制干。来回翻动直至熄灭明火,用灶内余烬烘干。
目前,白沙已经培育了符小芳等多位非遗传承人群体,他们承担着一项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大力传承和发展白沙绿茶传统制茶技艺,让茶艺绵延不绝,薪火相传。
创新:精耕茶旅文融合
传承不守旧,守正而创新。清晨,白沙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里,片片青绿,淡淡茶香,微风吹拂,空气里弥漫着茶的味道,神情温婉、举止优雅的茶艺师沏茶,绿茶、红茶、白茶……一道道带着氤氲茶香的白沙好茶被端到人们的面前,大家共品茶香茶韵,互致新春的祝福……
眼前的这一幕,正是白沙立足茶产业做足茶旅文深度融合的文章,让“白沙绿茶”焕发新活力,这个带着神秘的天外元素,“来自星星味道的茶叶”正在续写着新的篇章。
近年来,白沙充分利用茶园景观和黎苗文化等资源,举办大型文化旅游活动,以茶为媒,通过文化赋能茶产业发展,以茶会友讲好白沙故事。茶悦新春,岁月芳华。
在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万亩茶园,满山满坡的茶树郁郁葱葱,目之所及皆是绿色。白沙优质生态产品正源源不断地驶出热带雨林“聚宝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益,发挥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以茶旅文融合为突破,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诗与远方”不再遥远。
本文原文来自:白沙旅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