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感光度是做什么的?一篇把感光度说明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感光度是做什么的?一篇把感光度说明白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N9K9MB05118B45.html

感光度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相机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从ISO 100到ISO 102400,每个档位的变化都会对最终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感光度的作用原理、高感光度带来的画质问题,以及在现代设备中如何更好地使用高感光度。


暗光环境往往意味着需要高感光度

什么是感光度?

感光度就是感光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低,就是对于传感器对于光线不敏感。光线给足,可能反映在照片上的亮度也不多。感光度高,则是有点光,可能就表现得很亮。

感光度在相机中对应的是ISO值。一般常见的ISO值有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102400……每一档ISO值基本都是2倍关系,也就是说ISO值每提升一档,感光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就变为上一档的2倍,每提升一档感光度,达到同样照片影调的曝光量只需要之前的一半即可。

当然感光度也可以1/3档调节。

一般来说,ISO的标准值是ISO 100。部分厂商的ISO标准值是ISO 200。在胶片时代,胶片的感光度越高银盐颗粒越大,照片的胶料感越强,所以看起来粗糙。在数码时代CCD和CMOS的感光度越高,CCD和CMOS越容易被电信号干扰,照片的噪点越多,所以看起来也越粗糙。细腻照片看起来更好,所以在拍照时能选择较低的感光度(标准值)的时候,都选择低感光度。

所以说,虽然感光度高了,我们对于光线的依赖小了,但是你付出的就是画质变差的代价。

高感光度在画质方面会有哪些问题?如何目测?

高感光度带来的画质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细节损失、锐度下降、噪点增加、色彩偏移。


这句话让我非常惊讶

关于控制高感光度噪点的一点技巧

  1. 只要你用到了高感那么就是进光量不足,需要你的传感器来“增补”亮度。
  2. 绝大多数相机以ISO 100作为基准调教,所以往往ISO 100是画质最好的时候。
  3. 在一个调教基准上——ISO 100,增加感光度其实就是算法的增益。简单说就是相机里给你后期增加亮度。原则上和你后期提亮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过人家可能算法好一点,所以比你单纯提亮要好。
  4. 有的相机会有两级甚至多级调教,那么与其使用下一级“增益”强的。不如使用高一级无增益的。

高感真的不能用吗?

对于相机来说,我一直都建议大家使用RAW拍摄。原始的RAW可以记录更多的信息,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信噪比。在后期的时候,我们留下自己想要的信息,去掉不想要的,就是最接近我们想要的结果了。

所以相机摄影可以说是一个前期收集光信号,后期筛选信号的过程。

这就是说,对于相机摄影,RAW是必要的,后期是必须的。而现在不管是ACR(PS的插件)还是LR这样常用后期处理软件,都有一个很好的功能——AI智能降噪。


对于手机摄影来说,我更倾向于直出。而非使用RAW格式拍摄。因为手机的传感器大小和镜头组大小就注定了手机不会是一个信噪比很强的拍摄器材。单纯RAW文件也不会获得太多的光信号。手机更加依靠的就是算法。在暗光时,我们认为手机拍摄了一张,其实手机拍摄了N张,并且利用这N张的拍摄结果来计算出更好的画质。这也是为什么手机拍摄夜景的时候,往往让你手持1秒以上。

这么看来,其实高感在现在器材进步面前,已经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事儿了。

高感,该用就用!

最后再强调一句:大胆使用高感,总比手抖强!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讲曝光补偿的时候说到,1档曝光补偿之间亮度差异是2倍关系。讲光圈时,1档光圈之间亮度差异是2倍关系。讲快门时,1档快门之间亮度差异是2倍关系。讲感光度时,1档感光度之间亮度差异是2倍关系。

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既然光圈、快门、感光度是我们用相机来控制曝光补偿的三个要素,那么它们是否可以在某些时候可以互相转化呢?如果可以,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这就要讲一个曝光控制中最为重要的规则——互易律。咱们且听下回分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