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全提示 | 冬季交通安全出行锦囊——非机动车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全提示 | 冬季交通安全出行锦囊——非机动车篇!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34822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人们纷纷寻找保暖方法。然而,一些常见的"御寒法宝"如挡风被和车篷,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可能违反交通法规。本文将为您介绍正确的御寒方式,确保冬季骑行安全。

进入冬季,天气由凉变寒,骑行族一早一晚感受更明显。这迎面扑来的寒意,谁能hold住!!面对冷空气持续的"魔法攻击",不少骑电动自行车的群众纷纷掏出了"御寒法宝"——挡风被和车把式手套。但由于穿着臃肿、视野受限,骑行族们不能及时发现来往车辆,容易产生交通隐患。

电动车加装"御寒法宝"的危害

  1. 限制手部,增加骑行阻力
    穿戴挡风被或车把式手套后,骑行者的手腕、手臂,甚至是手肘处在用力时均会受到衣物阻碍,影响操作的灵活性,降低了骑行者对车辆的掌控能力。过宽的挡风被也会使风阻变大,导致车辆稳定性变差。

  2. 降低骑行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挡风被和车把式手套将骑行者的手部包裹住,遇到突发情况时,骑行者双手无法及时伸出,很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3. 容易夹挂或卷入车轮导致事故发生
    电动自行车挡风被一般比较宽大,下半部分过长,极容易在骑行过程中被卷入车轮内或被周边车辆拖拽,影响自己和他人的行驶,造成事故。

  4. 火灾隐患
    挡风被和车把式手套通常使用聚酯纤维做填充物,绒布做内衬,这两样都是易燃物,不少车主在充电时一般都不会特意拆除,这样很有可能引发火灾。同时,聚酯纤维还容易发生静电,增加火灾的发生概率。

"御寒法宝"不仅暗藏着许多安全隐患,甚至还是违法行为

显然是弊大于利。一到冬季,各式各样的雨篷在风中飘扬。给电动二轮、三轮车加装车篷,能够遮风挡雨、看似方便,却会导致车体面积扩大、重心升高,不仅增加视线盲区,而且影响稳定性,容易出现"一碰就翻"的情况,导致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

电动车加装"雨篷"的危害

  1. 加大碰撞概率
    装上雨篷后,整个车体面积大幅度扩大,也就是加大了碰撞面积,提高了碰撞概率,尤其是拥挤时、拐弯时,很容易刮蹭到周围车辆。

  2. 破坏原有的稳定性
    电动车本身有自己的稳定结构,尤其是重心位置,而装上了雨篷之后,破坏了原有的稳定性,不利于安全骑行。

  3. 遮挡视线、扩大盲区
    加装雨篷之后,骑行者的视线受到影响,遮挡视线,风阻提高,扩大了盲区。

  4. 不利于规避事故
    尤其是起风时,不利于电动车灵活操控,不利于规避事故,而且发生事故时,不利于跳车脱险。

  5. 带来二次伤害
    更关键的是,雨篷骨架为金属结构,此金属管容易在发生事故时给骑行者带来二次伤害。

那么,面对"冻人"的冷空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安全地御寒呢?

  1. 佩戴安全头盔
    佩戴安全头盔不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还能在危险来临时保护骑行者的头部,守护出行安全。

  2. 佩戴长度适宜的围巾
    颈部保暖,骑行者可以选择佩戴长度合适的围巾。切记不可穿戴过长的围巾,否则极有可能在骑行过程中被勾住或是被卷入车轮,从而导致骑行者被拖拽下车受伤,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3. 佩戴护膝
    腿部可以选择佩戴较厚的护膝保暖,护膝不会限制骑行者的骑行动作,且万一发生碰撞或者摔倒,还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骑行者的安全。

  4. 佩戴骑车专用的分指手套
    相比于车把式手套,佩戴骑行专用的分指保暖手套更加安全,挡风之余又不影响骑行者操作。

  5. 电动自行车搭载有限制
    一辆电动自行车可以在固定座椅内搭载一名未满12周岁的孩子,乘车的孩子也要全程佩戴安全头盔。

固原交警提醒各位骑乘者,冬季气温低,道路容易结冰,骑电动车行驶时应保持低速,以便于及时有效控制电动车。切记戴好安全头盔,不闯红灯、不逆行、不超速、不越线停车,不违法载人、各行其道,遵守交规,平安出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