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必读:故障处理与复盘实战指南
程序员必读:故障处理与复盘实战指南
在软件开发和运维工作中,遇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从故障中吸取经验,避免重复犯错,是每个技术人员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本文将分享几个真实的故障案例,并介绍一套完整的故障复盘流程和模板,帮助读者提升故障处理能力。
踩过的坑和经验总结
电商网站搜索功能失灵
某跨境电商网站曾出现一次搜索功能挂掉的情况。用户反馈称通过关键字搜索没有结果展现,导致交易量急剧下跌。监控告警也提示交易量和搜索展现下跌。
经排查发现,问题出在代码发布中的一行改动:将数据分页查询的pageSize
从10改成了50。原来代码中有一个默认设置:当搜索结果大于等于50时,默认不返回任何结果。这个"临时方案"一直没有被修改,加上上线前没有经过代码审查和测试,最终导致了故障。
应用被外部系统拖垮
某网站出现响应变慢甚至500错误的情况。开发人员发现是由于外部系统变慢,导致本应用的线程数增多,进而引发频繁的CMS GC(垃圾回收)。这是因为每个线程都复制了一份ThreadLocal的数据,当外部系统响应变慢时,线程数增多,ThreadLocal占用的内存也变多,最终触发了频繁的GC。
HashMap并发使用导致CPU满载
某系统出现CPU负载过高的问题,经排查发现是由于在并发场景下错误使用了非线程安全的HashMap。具体来说,系统在多个线程同时访问HashMap时发生了死锁,导致CPU被大量占用。解决方案是使用线程安全的ConcurrentHashMap替换HashMap。
这些案例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技术债(Technical Debt)的累积。在项目初期为了快速交付而采取的"临时方案",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最终可能会成为系统稳定运行的隐患。
故障复盘流程及模板
什么是故障复盘
"复盘"原是围棋术语,指对弈者在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下得不好。"故障复盘"也是类似的过程,通过对一次线上故障的完整回顾,分析故障处理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为什么要做故障复盘
故障复盘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分锅"和"甩锅",而是为了:
- 避免再次出现同样和类似的问题
- 优化人员分工和办事流程
- 尝试找到更好的问题解决办法
- 进行经验总结和分享
如何做故障复盘
一次规范的故障复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 及时性:复盘时间距离故障解决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 信息准备:相关人员应对本次故障的背景有基本了解
- 客观性:复盘过程中不批评、不表扬,只陈述事实
- 过程回溯:完整还原故障发生和处理的全过程
- 深度剖析:分析故障的根本原因和改进空间
- 行动产出:形成具体的改进措施和验收方案
故障复盘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流程:
- 故障记录:记录故障的基本信息,如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处理时效等
- 故障分析:深入分析故障原因,提出5W1H等相关问题
- 复盘会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讨论,必要时进行定责
- 行动点制定: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可落地、可验收
- 行动点验收:定期检查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故障复盘模板
故障复盘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这个模板可以帮助团队系统地记录和分析故障,确保每次故障都能转化为宝贵的经验。
通过以上案例和方法论,我们可以看到,故障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套科学的处理和复盘机制。只有不断从故障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