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解知多少?一文读懂其定义、优势与适用范围
诉前调解知多少?一文读懂其定义、优势与适用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指出,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绝不是来“走程序”的。不打官司也能解决纠纷?不妨来了解一下“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顾名思义就是诉讼前的调解。当事人起诉后,人民法院立案前,在征得起诉人同意的前提下,由法院诉前调解工作团队对案件进行梳理,并通知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
诉前调解的案件范围
- 民间借贷纠纷
- 相邻关系纠纷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 劳务合同纠纷
-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
- 借款合同纠纷
- 信用卡纠纷
- 健康权纠纷
- 名誉权纠纷
- 买卖合同纠纷等
法律关系明确,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均可以进行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的优势
省时:诉前调解一般会在30日之内进行调解,30日内调解不成的转诉讼立案,可以大大缩短纠纷化解时间;
省钱:诉前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诉讼程序则根据起诉的金额不同,收取一定比例的诉讼费,选择诉前调解,能为您降低维权成本;
省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规定,经特邀调解员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由调解双方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当天调解,当天生效,履行期满未能履行调解协议达成的给付义务的,即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诉前调书”和“诉前调确”是什么?
“诉前调书”和“诉前调确”都是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1月1日开始启用的新案号,二者均应用于诉前调解成功的案件,且均具有强制执行力。“诉前调书”案号的调解书和“诉前调确”案号的裁定书中均可约定“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打消了当事人对执行环节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诉前调解是强制的吗?
不是!诉前调解的基本原则为“自愿原则”和“合法原则”。自愿原则即调解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愿,不得强行调解、久调不立、久调不结。合法原则即针对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诉前调解严格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法》《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如果调解不成功怎么办呢?
如果调解不成功,则当事人缴纳诉讼费,直接转立案进入诉讼程序。
诉前调解好处多多,不仅能使双方当事人有商有量地化解纠纷,还有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作保障,省钱省时省心又省力。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