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和活字印刷:改变中国社会格局的两大制度创新
科举制度和活字印刷:改变中国社会格局的两大制度创新
科举制度和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两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不仅改变了人才选拔的方式,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结构。本文将探讨这两项制度如何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各个朝代的官员都是由士族豪门垄断的,他们的官位都是世袭制,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我国的每个朝代可能只能持续几百年,但是很多豪门世家却是可以发达几千年的。也就是说无论谁来做皇帝,当官的都是豪门世家的人,所以他们其实无所谓谁来当权,只要我的祖祖辈辈都做高官就可以了。
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是隋朝建立的。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考试至此建立。原则上科举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能够打破世家对官员的垄断地位,但是直到唐朝末年,各大世家豪门还是在整个社会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唐朝的皇帝想要给自己的太子在世家中找一个太子妃,都没有世家愿意嫁出这个女儿,更何况是给公主在世家中找个婆家了。为什么世家敢这么傲慢,都不肯与皇家联姻,其实并不是他们傲慢,而是觉得犯不上,跟皇家联姻就意味着跟这个朝代锁死了,一旦变天,整个家族都会遭殃,所以他们尽量不去招惹这些事情,但是他们也绝对不会跟社会地位低的人成婚,他们只会找地位相近的世家联姻,以保证自己社会地位的稳固,秉持着一贯的原则,门当户对。
皇权那么至高无上,为什么会任由世家大族那么昌盛下去呢,不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吗?并不会,一个是世家所拥有的都是软实力,例如知识、金钱、威望等等,他们没有硬实力,没有军队,也没有能力推翻皇权,另一个是皇帝除了世家子弟,没有其他可用人才,因为知识就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
那为什么有了科举制度还会是这样的结果?道理也很简单,虽然国家采取了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但是真正能够读得起书的基本上还都是这些世家大族的孩子,平民是没有经济能力读书的,所有读书所需的设备和条件都非常昂贵,最终只不过还是得在士族中矬子里面拔大个而已。那什么时候士族开始真正没落了呢?是到了宋朝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不再是极其昂贵的东西,社会上也才出现了“穷书生”这个词语,当然宋朝经济的发展,人民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起了很大作用。
在我们的课本中,印刷术的发明作用仅仅几个字,就是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其实活字印刷的发明意义非常重大,它几乎是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格局,世家贵族从此就逐渐衰落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