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保卫战:29岁小伙如何通过转化治疗重获新生
食管保卫战:29岁小伙如何通过转化治疗重获新生
一位年轻患者在确诊食管癌后,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成功接受了转化治疗联合内镜切除手术,不仅保住了性命,还保留了食管功能,重获新生。
患者遭遇:从症状出现到确诊
患者因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且长期抽烟,半年来进食时感到不适,尤其是吃硬食时有哽噎感。起初并未重视,但症状逐渐加重,发展到只能进食半流质食物,最后几乎只能喝米汤。在当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后,发现食管距门齿19cm处有狭窄,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
面临的困境
考虑到患者父亲因食管癌去世,家人希望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但当地医院医生评估后认为,患者的食管肿瘤位于高位颈段且处于进展期,无法通过内镜治疗。外科手术需要切除下咽、喉及部分食管,手术风险极高且术后无法正常说话;而姑息性放化疗则有超过50%的复发或远处转移概率。
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在了解到钟芸诗教授团队成功为高位食管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转化治疗联合内镜切除后,决定前往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
MDT团队综合评估
在中山医院,钟芸诗教授立即为患者预约了器官保留多学科诊疗(MDT)门诊。来自内镜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的专家对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经过多轮讨论,专家们一致建议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待食管病变缩小后再行内镜切除。
治疗过程与效果
患者接受了5个月的新辅助化疗加免疫治疗,复查显示食管肿瘤明显缩小。MDT团队再次评估后确认可以进行内镜切除。手术由钟教授主刀,历时1小时,成功切除了肿瘤部位,病理显示无存活肿瘤细胞。术后,患者仅需接受免疫维持治疗。
长期随访
经过2年的规律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患者的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器官保留MDT团队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针对下咽部肿瘤、食管入口处肿瘤、进展期食管癌、贲门癌、巨大胃间质瘤、复杂性十二指肠肿瘤、十二指肠乳头部位肿瘤、胆管肿瘤、低位直肠癌、直肠间质瘤等疾病,开展MDT诊疗服务。该团队由内镜中心牵头,涵盖消化内镜专科、耳鼻喉科、胸外科、普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专家,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诊疗服务。
团队成员
- 内镜中心:钟芸诗教授
- 胸外科:林淼副主任医生
- 普外科:叶乐驰教授
- 放疗科:王健副主任医师、章娴主治医师、钱杨主治医师
- 肿瘤科:徐蓓副主任医师
- 病理科:徐晨副主任医师
- 放射/核医学:吴冰主治医师
门诊信息
- 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16:00
- 地址:徐汇区小木桥路250号中山医院东院区(15号楼)1楼01会议室
- 预约方式:关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服务”微信公众号,点击“门诊服务”,选择“门诊预约”——“多学科MDT门诊”,点击“器官保留多学科门诊”预约即可。
本文原文来自好大夫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