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惠州三门岛:海上绿宝石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惠州三门岛:海上绿宝石的前世今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bs.xizi.com/thread-5240927-1-1.html

三门岛,位于大鹏湾与大亚湾的交汇处,被誉为“海上绿宝石”和“广东小塞班”。这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渔村,不仅保留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还承载着厚重的军事历史。

在大鹏湾与大亚湾交会处的“漏斗口”,距澳头二十海里,有一处被称为三门岛的地方,又称为沱泞列岛,包含了大三门岛、小三门岛、青洲岛等岛屿。

三门岛作为大亚湾海域核心岛屿之一,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生态海岛之一,风光旖旎,还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居住历史的古老渔村,居住着百户人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有士兵驻扎在此保家卫国。长年军民共处,岛上军民鱼水情深。

百年和美渔村

据《惠阳地区地名志》记载,相传在三百多年前,福建、汕头、深圳、香港、惠东、惠阳等地百姓,或因逃难、跑船等原因,从深圳大鹏湾乘船摇桨,陆续迁到三门岛定居,逐渐形成了北扣村、妈湾村、柴湾村。令人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有关初始上岛人员的文字记载约等于无,多年过去,只有高龄的长辈们记忆犹新,他们仍记得当年上岛居民众多,姓氏交杂,至今岛上有着20多个姓氏家族,可惜的是各家族脉络已不得而知。至民国初年,三门岛上已有居民七百多户,家家户户以渔业为生,靠海吃海,生活祥和。

在北扣码头,少量快艇、船只停留在海面,随着海浪的波动飘摇,余下海潮冲击沙滩的沙沙声;走入妈湾村,自斜坡而下,联排的民国建筑大门紧闭,村民居家休憩,过路的黄狗都收起了吠叫,优哉踢踏着步伐走在村道上;下坡前方,林立的现代建筑一栋栋紧挨着,回头则是过往的古建,一条水泥路将两个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建筑联系在了一起。但不论是现代居所还是民国居所,村民都少不了日常用水的补给,而这就离不开岛上一口百年古井。

“从明末至今,岛民都从该井取淡水。冬暖夏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大亚湾澳头街道办事处三门村党支部书记谢丽燕介绍,这口井被称为妈湾长寿井。多年以来,村民饮用水均在此处取用,而洗澡、浇灌蔬果等则采用岛上山泉水。

该井建于清中期,井壁直径1.2米,水深约1.5米,以石块砌成,井内初始取出的便是淡水,年年月月不曾干涸,其中取出的井水清澈甘甜,用于泡茶别有一番风味,用于烹饪亦有独特的口感。谢丽燕表示,妈湾长寿井对村民有着重大意义,是所有村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村内甚至有一种说法,三门岛村民长寿之人数量多,就是因为长期饮用了妈湾长寿井的井水。”

美丽海岛风光

三门岛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岛屿,不得在岛上进行任何生产,现在的岛上电力设施,仍主要来源于海关、村民自行购买的柴油发电机。利弊相依,在该特殊情况下,三门岛的生态风光被大量地保存了下来,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一睹自然风光。

近年来,村民为方便游客上岛吃喝住行,开始在三门岛上提供起了住宿、餐饮、载客等服务,据悉,目前岛上已有8间民宿、11间餐饮店,并开设了快艇、船只来往载客服务,为游客带来多元化体验的同时,还丰富了岛民们除渔业外的多元化收入。

三门岛海岸线长13公里,有半径300米的海湾5处,其中月亮湾沙滩和白沙湾沙滩远近闻名。月亮湾沙滩地势平坦,岬角分散于海湾两侧,尤其适合露营,因此吸引了诸多游客上岛夜宿沙滩。沙白水清的月亮湾,纯粹得没有一丝丝的杂质,澄清的海水能见度高达10-20米,由于没有人为污染,不论是岸边嬉戏,还是帐内休憩,感受到的均只有大自然的融洽包容。

“来到三门岛,不容错过彩石滩。”据《中国海岛志》记载,大三门岛是由1.4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这也是三门岛海滩上遍布彩石滩的原因。与寻常海滩不同,彩石滩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火山石组成,另还有经由海浪拍打侵蚀而成的海蚀崖和海蚀洞,这些未经雕琢的原始美景大方地向世人展示着自身的魅力。但是,如今的彩石滩已不负过往风华,记者看到,海滩上堆积的大多是灰扑扑、土黄色的石头,只有少数大石块呈现出红色或斑驳痕迹。“过往游客上岛游玩,会拾取一些小的石头留作纪念。如今彩石滩上已很难看见成片带色彩的石头,只余下难以搬动的大石块。”

四十余年驻守

三门岛作为粤东、福建及福建以北沿海船舶来往港澳的咽喉要地和“国门”要塞,地处海防前沿,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守护我国东南海域的“祖国之眼”。

清政府于1899年在三门岛上设立海关,村民自此安居乐业。1942年,三门岛被日军侵占。日据期间,因日本侵略者屠杀及大灾荒等原因,村民大量死亡、逃荒者众多,岛上居民数量从700多户人家大幅骤降,仅存至200来人。1950年1月,粤赣湘边纵队解放三门岛,该纵队新编独立第三营防守。1951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25师派遣一个加强连(守备一连)上岛接替防务重任,成为三门岛第一批专责守备部队。1992年12月,三门岛守备营奉命撤销建制,离开三门岛。

此间四十一年,三门岛驻军七任守备部队始终坚定不移将“守岛、建岛、爱岛”“以岛为家、以苦为荣”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广大官兵胸怀祖国,坚守海岛,在岛驻扎期间,他们前赴后继,克服重重困难,将杂草丛生的荒岛建成坑道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良好,“能驻、能守、能攻”的坚强阵地。

纵观三门岛海防历史,建于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的妈湾古城墙,是岛上最早用作海防的军事古城墙,同时还是大亚湾地区唯一的军事古城墙。除妈湾古城墙外,防空洞、瞭望塔、汽车修理厂遗址……在三门岛上,仍能处处看见驻岛士兵们当年拼搏的影子,这些建筑亦是岛屿多年海防的成果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