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年味:布贴画里的蛇年祝福
非遗里的年味:布贴画里的蛇年祝福
在“文化中国行——非遗里的年味”春节专题中,我们已带领大家领略了来自南京多项非遗技艺独特魅力。在春节长假结束之际,今日,我们推出本系列最后一期——以“蛇佑新岁”“瑞蛇迎春”为主题的布贴画特辑。这是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布艺代表性传承人祁竞老师与南京艺术学院乔爽教授,两位艺术家以精湛的技艺,将传统布贴画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创作出两件寓意吉祥、生动形象的蛇年布贴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布贴画的艺术之美,更传递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等。它起源于唐朝宫廷,后逐渐流传至民间,并在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布贴画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拉萨堆绣唐卡和湖北阳新布贴等传统工艺一脉相承。
布贴画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它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为原料,通过剪贴、点染、浆裱、堆积等各种方法,制作出具有浮雕感的画面。其制作工艺复杂多样,包括绘制底图、裁剪形状、选择布料、包浆、粘贴组合等多个步骤。制作过程中运用了硬包法、软包法、剪贴法、绣制镶嵌法、点染法、浆裱法等多种技艺。
布贴画的题材广泛,主要选自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动物、花卉以及各种吉祥图案。作品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敦煌祥蛇佑新岁》灵感源自敦煌壁画中的蛇形图案,象征着吉祥与保护。此作品运用多种色彩的布料,通过拼接和贴布技法,栩栩如生地展现出蛇的形态,并融合了敦煌艺术的古朴与细腻。画作上方的火焰纹样象征着岁末年初的祝福,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生机勃勃。数字“2025”巧妙地融入画面中,既点明了作品创作的时间,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体作品不仅体现了传统布艺的技艺,还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展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美感,彰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新魅力。
图片为祁竞老师展示《敦煌祥蛇佑新岁》作品
《瑞蛇迎春》是一幅以生肖“蛇”为主题的布贴画作品,其设计灵感源自传统剪纸和年画艺术中蛇与花卉结合的经典元素。作品以红色为底,象征喜庆和热烈,白色的小蛇造型活泼可爱,搭配粉红色与黄色的花朵,营造出清新、温馨的节日氛围。画面中的梅花象征着“梅开五福”,寓意幸福、吉祥和春天的到来,完美呼应了春节的主题。
本作品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创新采用了奇异衬替代传统黏合剂,使作品在制作上更加简便,同时提升了画面的精细与平整度。这种改良让更多的手工艺爱好者能够轻松学习和制作,激发人们对非遗的关注与热爱。《瑞蛇迎春》不仅传递了春节的节庆喜悦,也展现了非遗艺术的生命力与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