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汉的豪族与吏治:权力博弈与制度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汉的豪族与吏治:权力博弈与制度创新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4172295_121201532

东汉时期的豪族与吏治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春秋时期追溯豪族的起源,详细描述了西汉至东汉期间豪族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皇权的互动。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背景、政策演变和具体措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参考价值。

中国最早的豪族可追溯于春秋时期,那时一般指的的是势力大的家族。在豪族发展的过程中,道路可算蜿蜒曲折,豪族的发展也历经三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在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前期,豪族多以六国旧贵族为主,因为秦朝虽完成了大一统,但秦朝至二世而亡,统一的时间太短,所以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在汉初依旧强大,此时的豪族也算战国时期大族的延续。

对于这种大势力的存在,西汉建国之初采取的是遏制其势力的发展,主要以打击和压制为主。如汉高祖刘邦下令让这些六国旧贵族的后裔迁徙入关中,即如今的陕西秦岭北麓渭河流域一带。同时汉高祖刘邦也大力打击大商人,让其无法大肆聚敛财物,以达到遏制这些豪族发展的目的,让豪族之流只能在皇权的支配下发展。

西汉时期豪族被打压与崛起

汉武帝后期至王莽时期,对豪族势力的打压更上一层楼,打击的方面也更为全面。在经济上的措施有禁止私人铸币、让官府掌握盐铁之业以及向大商人征收税收等。

在政治上,汉武帝时期便采用了酷吏,用严苛的刑罚来管束这些豪族势力,酷吏的出现让打压豪族的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大。但豪族真正的崛起也起自于汉武帝时期,因为常年与匈奴进行战争,大量的军事支出与严重的武备负担,造成了朝廷财政压力巨大,收支极其不平衡。最终这份压力转嫁到了百姓身上,通过加大赋税的方式来获取财政来源,这无疑不是逼得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最终只能卖身为奴,成为豪族名下的奴隶。经过不断的循环,最终在此时期,豪族势力竟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而且在汉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成为汉朝官方的统治思想,这也给豪族提供了便利。

越来越多豪族出身的人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成为官场上的一员。因为当时汉朝在选官用官的制度上所采取的是察举制,它是由地方长官在本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者中央,最后经过考核再任命官职的制度。这以制度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为豪族的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地主、官僚、商人为一体的新豪族形象。在新豪族势力的不断壮大下,朝廷的话语权逐渐的都掌握在了这些势力手中,以至于皇权逐渐被架空。以至于西汉后期出现王莽篡位,因为王莽称帝的背后就离不开豪族的支持,所以在王莽时期,豪族的地位空前显赫。但王莽称帝没多久,便倒行逆施,致使天下大乱,而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刘秀于昆阳之战打败王莽军队,收复旧山河,于是在豪族的支持下夺得了帝位,建立了东汉。

东汉时期的豪族与吏治

在东汉时期,豪族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在东汉王朝的建立离不开豪族的支持,简而言之,豪族是东汉政权的重要支柱。所以豪族不断向着士族化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威胁到了皇权的统治,所以豪族与皇权始终处于一种极其矛盾的状态,彼此依赖又相互制约。东汉初年,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抑制豪族的发展,如裁剪吏职、放免奴婢、令列侯就国、裁剪大量的地方军以及强化吏治等。这些都有效的抑制了豪族势力的发展,使其仍在皇权的控制下。

因为汉朝地方官吏大多为当地人,基本被豪族控制,豪族会通过这些地方官员为其谋利,所以裁减吏职就能裁减掉豪族的官场势力,从而势必削弱豪族在地方的政治势力。而对于放免奴婢,由于东汉时期奴婢是归属人的重要财产之一,而且豪族所把持的奴婢最多,所以放免奴婢能有效的打击豪族的经济势力。至于令列侯就国,是因为这些列侯本大多是豪族出身,封侯之后不仅有了爵位使之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利用其政治地位为其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使这些列侯去封地,能有效的遏制其势力的壮大。同样,由于东汉建国之初急需有力的军事力量作为护国支撑,而地方军队常年缺乏训练,无法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所以裁减地方军队,一方面有利于节省军费以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瓦解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减弱地方豪族对抗中央集权的力量。

但在东汉时期强化吏治才是抑制豪族发展最重要的措施,而且吏治从古至今便在国家政治中起着核心作用,因为要想国家强大、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这便都需要辅以严格的吏治。因为通过严苛的吏治与严峻的刑罚,就能有效的肃清腐败分子。而且在赋予严苛的刑罚的同时,也给予了丰厚的奖励,对于廉洁为民的官员给予奖励,注重选拔贤能为地方官吏。而对于贪腐成性的官吏,其惩罚措施也极为严格,甚至要牵连家族,是以通过这些手段,使得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这也是流传至今的廉政制度,在东汉前期,通过整顿吏治和廉政制度,有利的维护了政权的统治,减轻了官吏的腐败现象,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从而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且廉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吏治,从而使东汉时期出现许多个人品德高尚文化修养极高的清正廉洁的官吏,对推动东汉前期盛世的出现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以及明章之治。而强化吏治往往伴随着酷吏的产生,因为要有严苛的吏治和严峻的刑罚才能让豪族势力望而生畏,期间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酷吏。酷吏大多具有执法严格、冷酷无情、忠于皇权的特征,他们主要打击的是豪族、权贵等势力较大的群体,由于这些酷吏的背后大多都有君主撑腰,使得其手段之残酷让人不寒而栗。酷吏的存在有效的打击了豪族士族的气焰,但同时也埋下了许多弊端。如酷吏严苛的行政作风导致冤狱大大增加。

加上若是酷吏之中存在贪赃枉法之人,碍于豪族势力之大,不敢追责,所以把矛头大多转移给平民百姓,所以许多百姓深受酷吏的摧残,这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伤害。这时便开始呼吁“良吏”的存在,而对“良吏”的期待也成为了东汉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其实任何事物的兴起都伴随着利弊。如豪族的兴起能一定程度上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地方的稳定。同时豪族势力的强盛势必会威胁中央集权的统治和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最终无可避免也会影响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所以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只是取决于当下统治者迫切需求的是哪一种。如在豪族支持下建立的东汉,豪族依靠皇族获取优势的政治地位,皇族利用豪族获得大量人力、财力的支持。

待到时局稳定,豪族的壮大影响到了皇权的独尊,势必就要削弱豪族的势力。如东汉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其中更是以整顿吏治为主。吏治始终贯彻任何一个朝代,如何使用便取决于当权者的需要。在东汉,面对势力庞大的豪族,就需要严格的吏治加以约束,否则等豪族势力壮大到皇权不可控的范围时便会影响政权的稳定。东汉前期通过对吏治的重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豪族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现出严苛的吏治在东汉时期是必然存在的产物。因为统治者需要打压豪族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巩固现有的政权。但这些是基于统治者本身强有力的手段,以及豪族还未发展到能公开反抗朝廷的态势,一旦掌握皇权的人无法控制住豪族,那么这些措施难免不会适得其反。

就像东汉后期,君主年少,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豪族,导致过分信任宦官和外戚,致使宦官和外戚专权,使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就像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便能到达最初的目的,一旦使用不当便会引来难以承受的反噬。

结语

综上所述,东汉时期的豪族与吏治是在当下背景中必然产生的。东汉时期通过一系列手段遏制豪族的发展,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严格的吏治,而产生严峻的吏治正是因为有势力大的豪族。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就必须打压抑制豪族的发展,所以两者相伴而生,互相掣肘。虽东汉时期的吏治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也给了后世诸多启发,如东汉前期的廉政,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警醒后人吏治要清明,要任人唯贤,这样才能发挥出吏治最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