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智与下愚:《论语》中的深刻人性洞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智与下愚:《论语》中的深刻人性洞察

引用
简书
1.
https://www.jianshu.com/p/829cf2d82566

《论语》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篇》,是孔子对人性和教育的深刻洞察。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这句话的含义,探讨“上知”与“下愚”的本质区别,以及这对现代人有何启示。

“上知”与“下愚”的本质

“上知”:生而知之者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皇疏》

张居正说:“尧舜犹谨微危之畿,汤武不废反身之学,虽圣人不敢以上智自恃如此。”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子也独赞颜回:“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下愚”:困而不学者

《皇疏》:“谓下愚也,既不好学,而困而不学,此是下愚之民也,故云民斯为下矣。”

龟田兴曰:“上智、下愚,其等悬绝。”悬绝就是相差极远的意思。

程子曰:“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也。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

王阳明慨叹说:“非不可移,乃不肯移耳。”

朱子曰:“非习之所能移者。”

云门隐者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其天性都是纯善纯净的,而禀性(气质之性)有智愚之分。好的纯的气质可为上智,不好的驳杂的气质可为下愚。上智、下愚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善恶之分,然亦包含之。”

蔡节曰:“上知,生而知之者也;下愚,困而不学者也。上知固得于生知,然亦学而充之也;既为上知则不复为下愚矣。下愚本非其性然也,惟其气禀既浊,又自暴自弃而不知学,则所习愈下,安于下愚而不能为上知矣。中人则可上可下,唯此二者不能移也。不移云者,亦自其习而言之也。”

上知、下愚之不移,都是不肯移之。都是认识达到了非常坚固的程度,只不过前者是正确的认识,后者是错误的认识,前者善根深厚,后者障碍深重。既然是认识,都不是一天成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知是多多益善,而下愚也并非不可改,只不过冰山融化,付出的热量比之一般要更多。

蕅益大师说:“除却上知下愚,便皆可移。”

“可移”与“不可移”的启示

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唯,只有。蔡节曰:“唯之为言独也。”

蕅益大师曰:“既未到上知,岂可不为之堤防?既不甘下愚,岂可不早思移易!”

云门隐者按曰:“本章关于上智、下愚多有所解,而可移与不可移,亦是多方争论。本讲义慎其所择。要之,在思中人可上下也,孰不负夫子之教诲也。”

钱穆曰:“本章承上章言。中人之性,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皆可迁移。惟上知不可使为恶,下愚不可与为善,故为不可移。孟子言‘人皆可以为尧舜,惟自暴自弃者不然’,此与孔子立言若有异。然孔子曰,‘困而不学,民斯为下’,则下愚亦因其不学耳。故荀子又曰‘人皆可以为禹’,不言尧舜而转言禹,亦孔子劝学之旨。”

夫子为什么要隐隐地告诉我们,说我们可以“移”呢?原来我们是处于中间地带的“摇摆不定”者,有成为“上知”者的条件,也有堕入“下愚”者的可能。

《论语注疏》曰:“(中人)其性可上可下,故遇善则升,逢恶则坠也。”

要想改变,就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并且把学习的内涵运用到生活中去,把为人处事这个道理学对了、做对了,这是改变自己、真正快乐的方法,可谓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