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有刷直流力矩电机的建模、仿真、控制带宽讨论及驱动方式选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有刷直流力矩电机的建模、仿真、控制带宽讨论及驱动方式选择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heqiunong/article/details/136641299

有刷直流力矩电机的建模

图1为有刷直流力矩电机的等效控制框图,其中$e_i(t)$为电机输入电压,$L_a$为电枢电感,$R_a$为电枢电阻,$e_m(t)$为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反电动势,$i_a(t)$为回路电流,$T(t)$为电机输出转矩,$\theta_0(t)$为电机输出转角,$J_e$为系统及负载在电机轴的等效转动惯量,$M_c(t)$为作用在电机轴空载转矩、负载转矩和摩擦力矩的总负载转矩。

由基尔霍夫定律及电磁感应定律有:

$$
\begin{align}
&e_i(t) = R_a i_a(t) + L_a \frac{di_a(t)}{dt} + e_m(t) \
&e_m(t) = K_e \frac{d\theta_0(t)}{dt}
\end{align}
$$

其中,$K_e$为电机反电动势系数。

根据力矩平衡方程以及洛伦兹电磁定律有:

$$
\begin{align}
&T(t) - M_c(t) = J_e \frac{d^2\theta_0(t)}{dt^2} \
&T(t) = K_t i_a(t) \
&M_c(t) = T_0 + T_L + D_m \frac{d\theta_0(t)}{dt}
\end{align}
$$

其中:$K_t$为电动机力矩系数;$T_0$为空载转矩;$T_L$为负载转矩;$D_m$为系统在电机轴上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D_m \frac{d\theta_0(t)}{dt}$表示摩擦力矩。

联立上述公式并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得:

$$
\Theta_0(s) = \frac{K_t E_i(s) - (L_a s + R_a) M_c(s)}{L_a J_e s^3 + R_a J_e s^2 + K_t K_e s}
$$

由式(6)可得电机系统模型框图如图2所示,由式(6)不难看出,电机输出角度取决于$E_i(s)$与$M_c(s)$两部分系统输入,2个输入变量与输出分别构成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且2个系统均为典型的二阶振荡系统。

基于线性系统的叠加性原理,将$M_c(s)$视为系统的扰动,可得电机输入电压到电机输出转角的传递函数为:

$$
\frac{\Theta(s)}{E_i(s)} = \frac{K_t}{L_a J_e s^3 + R_a J_e s^2 + K_t K_e s}
$$

电机总负载转矩到电机输出转角的传递函数为:

$$
\frac{\Theta_d(s)}{M_c(s)} = \frac{-(L_a s + R_a)}{L_a J_e s^3 + R_a J_e s^2 + K_t K_e s}
$$

其中$\Theta_d(s)$表示由电机负载所产生的扰动角度。

定义两个时间常数:

$$
\begin{align}
&T_e = \frac{L_a}{R_a} ---电枢电路电磁时间常数 \
&T_m = \frac{J_e R_a}{K_t K_e}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
\end{align}
$$

将公式(9)(10)带入(7),可进一步化简为:

$$
\frac{\Theta(s)}{E_i(s)} = \frac{1/K_e}{s(T_m T_e s^2 + T_m s + 1)}
$$

由于$T_m \gg T_e$,而且$T_e$很小可忽略,因此常会有一个近似,就是给公式(11)的分母添加一项$T_e s$,即

$$
\frac{\Theta(s)}{E_i(s)} \approx \frac{1/K_e}{s(T_m T_e s^2 + T_m s + T_e s + 1)} = \frac{1/K_e}{s(T_m s + 1)(T_e s + 1)}
$$

本文的推导参考书《惯性器件及应用实验技术》(作者:郭立东等人)的第3.1.2小节;书《光电成像系统》(作者:张秉华)的第4.3.2小节;论文《采用力矩电机直驱的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刚度优化》的第1.1小节。

根据公式(9)(10)(12)可知,要对一个力矩电机系统建模需要知道以下参数:

  • $K_e$ 电机反电动势系数 = $U_f / n_0$ (峰值堵转电压 / 最大空载转速)
  • $K_t$ 电动机力矩系数 = $M_n / I_n$ (连续堵转转矩 / 连续堵转电流)
  • $L_a$ 电枢电感和$R_a$ 电枢电阻
  • $J_e$ 为系统及负载在电机轴的等效转动惯量(一般可用$\frac{1}{2}mr^2$近似)

有刷直流力矩电机的仿真

以河北宇捷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的NH186LYX-M53-E48电机拖动质量为120kg,半径为0.35m的负载为例进行Matlab建模分析,由于电机厂家的资料中并未提供电枢电阻和电枢电感,因此直接联系厂家查询后得电机的电枢电阻和电枢电感分别为:3.1Ω和7.8mH。

Matlab代码如下: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
Uf = 48;         %峰值堵转电压
n0 = 115;       % r/min最大空载转速
n0 = n0 * 6;    % deg/s
n0 = n0 /57.3;  % rad/s
Ke = Uf / n0;   % 电机反电动势系数
%--------------------------------
%--------------------------------
Mn =29.5;         % 连续堵转转矩
In = 8;       % 连续堵转电流
Kt = Mn / In;   % 电动机力矩系数
%--------------------------------
%--------------------------------
La = 7.8*10^(-3);% 电枢电感 H
Ra = 3.1;      % 电枢电阻 Ohms
Te = La / Ra;   % 电动机力矩系数
%--------------------------------
%--------------------------------
m = 120;        % kg负载重量
r = 0.35;       % m 负载半径
Je = 0.5 * m * r^2;   % 负载转动惯量
%--------------------------------
%--------------------------------
Tm = Je * Ra / (Kt * Ke);
%--------------------------------
s = tf('s');
k = 1/Ke;
G = 1 / s / (Tm*s+1) / (Te*s + 1);
% 被控对象
figure(1);
p = bodeoptions;
p.FreqUnits = 'Hz';
bode(G,p);grid on; hold on;
% C = 1;
% Phi = C*G/(1+C*G);
% bode(Phi,p);grid on; hold on;
% legend('被控对象','闭环传函');

有刷直流力矩电机的控制带宽的讨论

第2小节的仿真我们可以看到,系统的开环穿越频率在0.1Hz左右,根据控制理论的经验,如果不设计控制器,那么闭环后的带宽也就是0.1Hz左右。但如果我设计了控制器,比如就是一个C = 100的P控制器,那么系统添加控制器后的开环穿越频率将达到1.2Hz(如下图所示)。那么闭环后带宽也将达到1.2Hz左右。那么是不是说,我控制器增益可以无限去提升,我的带宽也可以无限去提升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系统的输入电压是受到约束的,比如控制器的输出是100V的电压,但是电机允许的最大输入电压也才40V。这样的约束可视为增益下降。也就是说我们的控制器增益并不是可以无限提升的。当我给控制器的输入是小幅值的时候,理论上带宽是可以比较高的,比如幅值最大是0.4V的输入,我可以放到100倍到40V。但是,当我给的控制器的输入是大幅值的时候,比如幅值最大是10V,带宽就做不到多高了,我控制器增益最大能到4倍。

有刷直流力矩电机的驱动方式

如上图所示,如果需要控制速度、扭矩和方向,则采用由电子开关(晶体管、IGBT或MOSFET)组成的“H桥”来驱动电机向任一方向旋转。施加到电机上的电压可以是任一极性,它使电机沿不同方向旋转。而通过调制开关脉冲的宽度(PWM)可以控制电机的速度或扭矩。

参考文献:有刷直流电机驱动方式

有刷直流力矩电机的选择

电机的选择主要依赖的是输出力矩平衡方程,如式(13)所示

$$
T = M_0 + M_L + M_f + M_d + J \cdot a
$$

其中$M_0$指空载力矩,$M_L$指负载力矩,$M_f$指摩擦力矩,$M_d$指风阻力矩,$J \cdot a$指惯性力矩,$J$指转动惯量,$a$指角加速度(rad/s),不考虑空载力矩、负载力矩、风阻力矩,$T \approx M_f + J \cdot a$

假设对系统的要求2s内调转180°,不限制系统角速度。即系统会经历一个最大加速度加速度过程与最大减速度减速过程,没有最大角速度匀速的过程。假设最大加速度和减速度相等,有。

$$
2 \times \frac{1}{2} \times a \times 1^2 = 180 \Rightarrow a = 180^o/s^2
$$

考虑留有足够的裕量,乘以1.5倍,$a' = a \times 1.5 = 270^o/s^2 = 4.71rad/s^2$。

假设电机要拖动负载是质量为120kg,半径为0.35m圆柱体。则

$$
J = 0.5 \cdot m \cdot r^2 = 0.5 \cdot 120 \cdot 0.35^2 = 7.35 kg \cdot m^2
$$

而之前已经给出了系统最大的角加速度为$4.71rad/s^2$,那么系统的最大惯性力矩为$J \cdot a = 7.35 \cdot 4.71 = 34.6185 N \cdot m$

摩擦力矩一般难以计算,根据经验假设摩擦力矩系数为0.01来算。轴承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为160和220,轴承法向角度为25°。

$$
M_f = 0.01 \cdot 1200/\sin 25° \cdot (160+220) / 4 / 1000 = 2.697525 N \cdot m
$$

考虑摩擦力矩估计偏差,在选择电机时,摩擦力矩按两倍算即$M_f = 5.4 N \cdot m$

那么电机总的输出力矩力矩为$34.6185 + 5.4 = 40 N \cdot m$

根据经验,选择电机时,应再考虑留一个1.3倍的裕量。即电机输出力矩应为$40 \cdot 1.3 = 52 N \cdot m$,上述计算的这个力矩则是选择电机时的峰值堵转力矩。关于电机其余参数的选择,则是在满足电学和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连续堵转力矩大,连续堵转电压大,连续堵转电流大的电机。

选择电机原则:首先满足输出力矩要求,其次在此基础上,选择连续堵转力矩更大,连续堵转电压更大,连续堵转电流更大的电机(这样呢,控制带宽可以做高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有刷直流力矩电机的建模、仿真、控制带宽讨论及驱动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