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不等于自贬,3种方法,教你如何巧用自嘲,成为优秀的沟通者
自嘲不等于自贬,3种方法,教你如何巧用自嘲,成为优秀的沟通者
在人际交往中,自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技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摆脱尴尬,还能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但是,自嘲并不等于自贬,如何巧妙地运用自嘲,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人际沟通中,最高明的幽默不是调侃别人,而是学会自嘲。没有人能够否认,在交际场合中,自嘲是最神奇的灵丹妙药。要知道,“不管如何,嘲笑别人之前先学会自嘲”是沟通中普适性最强的金科玉律。聪明的沟通者擅长自嘲。因为相比于嘲弄别人,自嘲往往更安全。并且,还能给人留下乐观、豁达的感知。不可不谓之为双赢。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有面临尴尬的时候。当你不小心陷入尴尬时,适度自嘲反而能够帮助你逃脱尴尬。
适度的自嘲可以帮你脱离尴尬
在一次酒会上,一位嘉宾就通过自嘲巧妙地化解了尴尬。当时,一位服务员不小心将酒洒在了他的头上,而这位嘉宾正好是位地中海。头发湿哒哒地贴着头皮,几滴红酒在光秃秃的头皮上显得格外突兀。
面对这一尴尬场面,在座的许多人努力克制着不笑出声,服务员也手足无措。这时,这位嘉宾微笑着说:“嘿,这位年轻人,这是新型的生发剂吗?非常感谢你的照顾!希望它真的能奏效。”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服务员也松了一口气,连忙道歉并表示会尽快提供毛巾。这位嘉宾的自嘲既化解了尴尬,又展现了他的豁达大度。
恰如其分的自嘲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的朋友高总经理就是一个擅长自嘲的领导。他身材矮小,但却从不因此感到自卑,更不忌讳他人提起他的短板。这天,他应邀给公司应届生们开讲座。讲座上,他本想为大家现场书写笔记。却不想黑板过高,身材矮小的他根本够不着。无奈之下,他只好收起粉笔,对大家说:“很抱歉。我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早知道,我就搬个小板凳过来了。不过,我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怎么样都不会挡到公司的logo。
要知道,这个公司logo从公司创建之初就一直没换过……”说着,他指了指黑板上的logo,自然地为大家讲起了创业史。这样的自嘲既化解了他够不到黑板的尴尬,又自然地引出了公司的发展史。可谓十分高明。并且,恰如其分的自嘲还拉近了他与应届生们的关系。相信时隔多年后,这批应届生再回忆起高总经理的这场演讲,仍旧记忆深刻。因为,平时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总经理在这一刻离应届生们最近。
学会自嘲,提升沟通能力
在人际沟通中,学会自嘲是一门软实力。它能为你的沟通加分,也能帮助你树立一个豁达、开朗、大度的形象。
要想学会自嘲,你可以这样做:
- 提前亮丑,自嘲的人不尴尬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点。当你提前意识到这些缺点可能成为别人取笑、调侃的地方时,不妨抢先一步进行自嘲。如此一来,别人要再想对你的缺点进行嘲笑也没有突破口了。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出糗时。当自己不小心出糗时,不妨主动用自嘲解围。主动引人发笑,别人便难以再生事端。
举个例子,当你在朋友面前摔了一跤时,不妨用自嘲为自己解围。你可以拍拍屁股,这么说:“还好我有这一身膘,不然非得摔碎我这把骨头不可。”当你提前自嘲后,朋友自然会发笑,但却不会再进一步对你的缺陷、糗事进行深入挖掘。这样的自我解围办法才是高明的沟通方法。
- 自嘲不等于自贬
很多时候,有些人总会将自嘲等同于自贬。而事实上,自嘲与自贬有着本质性区别。
自嘲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象征;而自贬往往带有消极的成分。
最简单的对比莫过于,面对自己身材的缺陷。自嘲的人会这么说:“谁身上还没两两肉?只不过我这是四两肉罢了。”而自贬的人往往会这么说:“我长得胖,所以活该没有人喜欢。”两种不同的说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心态。
自嘲的人因他的豁达而引人尊重,但自贬的人往往更容易受人鄙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话,那么,又要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与赞赏的。
所以,在沟通时,要学会自嘲,而不是自贬。不管是谁都有不足,也都有发光点。自嘲的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不会在乎自己的小缺陷。
- 自嘲要看听众,别让自嘲伤了别人
有些时候,自嘲未必能让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容易引人记恨。这往往可能是因为,你在自嘲的时候,没有留意身边的听众。
举个例子,当着一个比你更胖的人的面自嘲身材肥胖。在对方听来,你的自嘲更像是对他的嘲讽。如此一来,你的自嘲反而伤了对方的自尊心。对方又怎么可能还能笑出声来呢?同样的,如果你当着一个病人的面,自嘲自己体弱多病。那么,病人难免会因此联想到自己的病情,而对你的自嘲心生不满。可见,在自嘲时,也要看听众。当着老人的面不要自嘲年老;当着穷人的面,不要自嘲贫困;当着身高不足的人的面,不要自嘲身材矮小。只有这样,你的自嘲才有意义,才更能让人对你心生敬意,而非敌意。
懂得自嘲的人是最聪明的人。在人际沟通中,你越擅长自嘲,那么你就越强大。当然,这需要你有一颗强悍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