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香帅(唐涯)的北大金融学课?
如何评价香帅(唐涯)的北大金融学课?
3月17日,金融学专家香帅老师分享的《笨蛋--一切都是货币》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然而,她的演讲中存在一些观点上的硬伤,尤其是在剖析货币与社会发展关系时。她试图将人类文明简化为货币的演变,以秦朝为例,试图论证统一币制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崩溃。然而,秦朝的经济困境并非单一由货币问题引起,而是户口管制和经济转型带来的市场萎缩,导致货币需求量骤减,而非通缩压力。此外,香帅老师将大航海时代的黄金与工业革命关联,却忽略了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她强调货币数量的重要性,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工业社会的背景和信用货币的复杂性。她认为信用能凭空创造货币,却忽视了信用货币本质上是财富的象征,需要有实物资产作为支撑。对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理解其内在的抵押机制至关重要,如比特币虽然以防伪性为价值来源,但其价值并非源于货币创造本身。
香帅老师的经济观点并非无懈可击。经济危机往往推动创新而非烧钱复苏,如二战后的货币信用形态转变,是和平时期经济扩张的结果,并非简单的货币超发。关于土地货币理论,中国的土地政策与货币发行机制确实影响着基础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关系,但人民币超发并非单纯由土地政策驱动,互联网服务业的投资行为虽活跃但失败率高,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
在金融学教授的角色中,关注金融危机的全面解读和真实分析至关重要。香帅老师的某些观点可能误导听众,忽视了经济危机的本质以及企业家创新和金融机制的平衡作用。她对货币影响的过分夸大,可能导致对文明与货币关系的误解,认为货币能主导社会进步,其实是对智识力量的低估。
总的来看,货币确实影响深远,但其作用并非无所不能。历史上的秦朝和美元的脱钩,以及现代社会的高房价,揭示了货币在特定情境下的作用,而非塑造社会的全部。文明的发展与货币相互影响,但货币并非文明的编纂者。因此,我们应当谨慎对待货币的作用,避免陷入“一切归于货币”的误区,以免被误认为“笨蛋”。
结论: 在理解和评价香帅老师的课程时,既要看到其对货币理论的独到见解,也要批判性思考其观点的局限性,以全面审视货币在历史与社会中的复杂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