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文化名城|日喀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文化名城|日喀则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7082605_121124796

日喀则,这座被誉为“西藏第二大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著名佛教圣地,还保留着独特的藏族民俗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探寻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日喀则,又称桑珠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贯穿东西,蜿蜒145公里,年楚河与之汇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名胜古迹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的尼色日山下,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其后多有扩建修缮。扎什伦布寺占地15万平方米,僧侣房舍57间,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间,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藏族传统工艺和建筑特点,将藏传佛教的佛法艺术,班禅灵塔的庄严肃穆表现得较好。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

俄尔寺

俄尔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又称艾旺却丹寺。位于日喀则市曲美乡白容村。

桑珠孜宗堡

桑珠孜宗(乃东藏区13宗之一)的宫堡,这座宏伟的山巅宫堡建筑是日喀则的地标式性建筑,位于桑珠孜区(老日喀则市的新名)的宗山上,人称日喀则小布达拉宫。建于1360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宗堡分四层,有房屋300多间。桑珠孜即如意山顶:代表该地在乃东藏区史上曾有的首府地位:在绛曲坚赞 建立的帕竹噶举派政权时期,这里是首府。藏巴汗时期在山下有王宫但这里还是宗政府。1642 年固始汗推翻藏巴汗,使格鲁派获得统治权,西藏政治中心重回拉萨,桑珠孜宗政府管辖的范围缩小到本地区,城名中的“桑珠”被取消, 仅称溪卡孜,即日喀则。

文化风俗

节日

桑珠孜区百姓,一年要过四次年:公历的元旦、农历的春节、西藏的藏历年和后藏的藏历年。生活在年楚河谷的农民,因藏历新年刚好赶上春播,无法过节,固提前一月过藏历年,俗称后藏的藏历年(农民新年),过得最为隆重热闹。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桑珠孜区既过藏历12月1日的“农民年”,又过藏历1月1日的藏历年。过年从藏历12月29日开始。按习俗,要举行“古恰”活动,即院内院外彻底打扫干净,屋内摆上新卡垫,贴上新年画,这天特别注重对传说中的水神和灶神居住的厨房进行清扫和装饰。房内多种用具洗得干干净净,摆放整整齐齐。在墙上,用面粉画上八祥图徽,表示人寿粮丰,洋溢出祥和的节日气氛。生活在年楚河谷的农民,最看重的还是后藏的藏历年,过得最为隆重热闹。

歌舞

后藏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民间舞蹈以热烈欢快的“堆谐”最为常见,还有场面宏大的“果谐”,各地都有极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民歌有情歌、牧歌、酒歌、祝福歌等多种形式,在劳动和生活中男女老少随编随唱,自娱自乐。后藏也被看作藏戏的发源地,藏戏创始人汤东杰布(1365~1455年)就出生在昂仁县,南木林县香曲河上的铁索桥,传说就是汤东杰布通过表演藏戏募集资金所建的。优秀藏戏节目《文成公主》《朗萨姑娘》《诺桑王子》等不仅在西藏长演不衰,在国内外也深受欢迎。在藏族文学史上,米拉日巴的《十万道歌》、萨迦班智达的《萨迦格言》产生了深远影响。布顿大师的《佛教史大宝藏论》、觉囊·多罗那它的《印度佛教史》、索南坚赞的《西藏王统记》等是藏族史学上的代表性著作。桑吉坚赞的《玛尔巴传》《米拉日巴传》《日迥巴传》是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和传说源远流长,用以活跃生活,教诫后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