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反向发疯?请欣赏作家笔下的纯恨文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反向发疯?请欣赏作家笔下的纯恨文学

引用
数英digitaling
1.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58571.html

纯爱战士会应声倒地,而纯恨战士可以永远屹立不倒。
换一个字,让当代青年信仰反转,找到一个对「生活」更贴切的形容——
是的,我们这一生就是一首长恨歌。

哲学家韩炳哲在《爱欲之死》中曾指出:当今社会,爱欲消亡是一种典型的当代病症。爱欲之死源于规训社会向效率社会的转变,规训社会被禁令、惩罚和应当所统治,而效率社会则被情态动词「能够」所控制。

基于此,为了满足欲望,人们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效率上,而不是体验爱、拥有爱。

此种功利主义价值观之下诞生出的废话文学、发疯文学,都是在通过各种各样的丧,去表达被效率压抑、束缚的个体,宣告主体存在,和心灵感受。

「纯恨文学」作为发疯文学的一种“变异”形态,比发疯文学更注重自我表达、自我呈现、自我言说的权力;同时,又通过无差别的攻击,正视伤痛的存在。

简单来说,就是清醒着沉沦。

恨的存在,并不等同于爱就没有立足之地。作为一种情感的一体两面,感知到恨的人才有能力去爱。

在众多作家的眼中,「恨」毁掉了一切,于是他们看见了生。

巴尔扎克《幻灭》

沿着人行道踱过去
瞧瞧塞纳河
瞧瞧书店
仿佛有个好心的神道在劝告他
与其投入文坛
不如投河

金爱烂《奔跑吧,爸爸》

每天早晨
都是凭借杀人般的意志起床

简 媜《水问》

我愿意是一个伤痕累累的人
殉于对人世的热爱之中

埃米尔·米歇尔·齐奥朗《眼泪与圣徒》

我既没有愁苦到足以成为诗人
又没有冷漠到像个哲学家
但我清醒到足以成为一个废人

契诃夫《海鸥》

你为什么总穿着黑衣裳?
我给我的生活挂孝啊

三岛由纪夫《假面的告白》

每当汽车与我擦身而过
我就在心中大声叱骂
为什么不撞死我

米亚·科托《人鱼残足》

不被烧死最好的办法
是活在火中

加西亚·马尔克斯《恶时辰》

现在世界末日已经到了
咱们得赶快找块安静的、向阳的墓地
躺在里面等死吧

加 缪《堕落》

牺牲者会被遗忘
被讥讽,或被利用
三者必居其一
至于被理解,则不可能

麦 家《人生海海》

我对生活只有恨,没有爱
爱被我恨死了

老 舍《忙》

一天到晚在那儿做事
全是我不爱做的

汉诺赫·列文《安魂曲》

我恨自己灵敏得能觉出一阵风
又软弱得扛不动一片叶

卡夫卡《卡夫卡日记》

痛苦地躺在床上
直到早晨
发现唯一的解决办法
是从窗户跳出去

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

开枪吧,随便你们做什么
反正我不起床

余 华《第七天》

我继续游荡在
早晨和晚上之间
没有骨灰盒,没有墓地
没有雪花,没有雨水
只看见流动的空气
像风那样离去又回来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结婚,是任何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在精神上的死亡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我有一个计划
做一个疯子
让人们去狂怒
让他们来医治
使我变聪明

罗 素

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往往是精神失常的前兆

梶井基次郎《冬蝇》

我不否定阳光下的风景
所象征的幸福的感情
只是这种幸福伤害了我
我恨它

费尔南多·佩索阿《想像一朵未来的玫瑰》

我是一个
没有精神病院的精神病人
我有意识地疯
冷静地疯
我格格不入于一切
我处于一个清醒的睡眠中
做着疯狂的梦

写在最后

“一直把死亡挂在嘴边的人,不是期待死,而是渴望爱。”
同理,把恨挂在嘴边怼天怼地,只是很多人对自我意识的保护、对未来世界的期许。
与其囿于听天命的宿命悲剧论里,不如换一种“做恨”表达方式,让恨在自由意志里生长。
在作家们的眼中,恨才是能觉知生命真实的途径,任何人、事、物,都可以成为他们表达恨意的引绳。
但这些回击只不过是他们解救负面情绪的方式,短暂与世界和解之后,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
以恨之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向死而生的表达,借此,我们也能够在爱与恨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文原文来自digitaling.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