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蒙古人征服了欧洲,除了骑马和射箭之外,他们还会使用热武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蒙古人征服了欧洲,除了骑马和射箭之外,他们还会使用热武器!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8I5TPJ05566YFN.html

蒙古人征服了欧洲,除了骑马和射箭之外,他们还会使用热武器!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俗语:“蒙古人把火药带到了欧洲”。这句俗语经过反复传播,几乎成为了人人皆知的事情,而这句俗语也与很多以讹传讹的俗语不同,基本反映了历史事实。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火药的传播确实是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间接传到欧洲的。


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间接把火药这种武器传到了欧洲

但是在大多数有关蒙古西征的影视作品中,对这一点的反应可以说少得可怜,这些影视作品中的蒙古人往往拿着刀枪弓矢等传统冷兵器,有时甚至连盔甲都没穿,而是穿着普通的袍子。这些简陋的装备很难让人与横扫欧洲、建立大蒙古帝国的蒙古军队联系起来。


大多数人想象的蒙古士兵,缺少盔甲防护,以弓箭为主要武器

事实上,经过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开始发动西征的蒙古,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不仅装备上了厚重的金属盔甲,就连火药武器的生产和装备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并组织了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这支部队名为“砲手军”。


穿戴重甲的蒙古武士

关于蒙古如何获得火器技术的过程,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是在与金国的战争中获得的。1211年,成吉思汗派兵到金中都(今北京)附近作战时,原属金国的汾阳郡公郭宝玉率军投降蒙古,并携带了不少火器和擅于制造、使用火器的工匠炮手。

蒙古军队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也获取了当地的先进技术

1214年,金宣宗为了躲避蒙古的进攻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成吉思汗闻讯后立刻调集大军围攻中都,于次年5月破城,又获取了不少火器和匠人炮手。“砲手军”应该也就是在这之后不久建立的。砲手军建立不久,就赶上了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随军远征花剌子模。在这次西征中,砲手军提供的火器极大的帮助了蒙古军,在围攻西域名城不花剌一战中,蒙古军队就使用了名为“火砲”的含有火药的炸弹等各种火药武器,这在西方的历史资料中有了较多的记载。

一种震天雷的同类武器

在消灭了花剌子模后,蒙古再一次将进攻重点放在了金国上。1232年,蒙古军围攻金南京开封,砲手军也参加了攻城作战。当时,在蒙古大将速不台的指挥下,砲手军立起上百余座投石机攻击开封城池,除了透支普通的石块外,还投掷火砲,根据记载投入开封城内的火砲“随即延爇,不可扑救”,一度对开封城内的金军造成了很大威胁。

不同外壳的或砲

但是相比掌握火药技术不久的蒙古军,还是金国军队更胜一筹。面对蒙军的攻势,金军拿出了“撒手锏”火器——飞火枪和震天雷。两种武器的威力都不是蒙军所持的相对原始的火器能比,根据蒙古人的史料记载,蒙军“惟畏此二物”。

飞火枪发射想象图

震天雷是一种铁壳炸弹,金军将其点燃引线后扔下城,一举炸毁了蒙军的攻城战具“牛皮洞子”(一种用来接近城门的器具),并且“火点着甲皆透”。也就是说,炸弹爆炸后的碎片可以穿破盔甲,对人造成很大损伤。

一种轰天雷的同类武器

飞火枪则是一种火箭类武器。根据学者的考证,这种飞火枪是一种火箭类武器,其样式是一杆长枪上侧绑一个内部分两段的火药桶。火箭依靠火药筒中的后段火药燃烧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推进,当推进到一定距离后,前段火药被点燃,前段火药向前喷射火花,对前方的敌人造成杀伤。根据记载,喷出的火花“钱烧十余步,人亦不敢近”。

飞火枪的形制

金军掌握的这两种火器,让蒙军的攻势严重受挫。到1234年,蒙古人在于南宋王朝的合作下才最终灭掉了金国,而两种火器的制造使用技术也终于为其所掌握。根据记载,蒙古灭金后“百工之事,于是大备”,其火器部队的武器越发先进起来。


灭金后,获得大量武器制造技术的蒙古进化成了冷兵器时代的“钢铁洪流”

公元1235年,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由大将速不台指挥,最终打到了东欧地区,奠定了后来“金帐汗国”的基础。在这次西征中,火器部队砲手军自然要随行作战,在著名的雷格尼兹战役,据说蒙古军队就使用了火器,取得了极大的胜利。火箭武器“飞火枪”间接传到西方后,直接被当地人称为“中国枪”,可见其渊源。除了“飞火枪”和“震天雷”之外,根据研究,蒙古军队还使用了类似“一窝蜂”的集束火箭。古代波兰历史学家盖斯勒记载,在1241年的蒙古军队与三万波兰、德意志联军的作战中,蒙军就使用了集束火箭对敌军造成了极大杀伤,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蒙古西征时所用的集束火箭复原图

但是因为恰逢当时的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故,蒙古大军班师回朝,结束了这次远征。因为在这次远征中蒙古人基本没有遭到大的失利,所以欧洲人也未能在蒙古人的这次远征中获得火药的有关技术。


蒙元时期所使用的一种火箭

最终将火药技术传到西方世界的,是蒙古人在公元1253年发动的第三次远征。这次远征由最终殒命钓鱼城的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发动。军队数量相比前两次来说很少,只有三万,但是这次远征所携带的火器则是历次最先进的。火器部队“砲手军”由前文提到的郭宝玉的孙子郭侃亲自率领。


蒙元时期的“一窝蜂”

在这次远征中,大部分攻城作战都有火器部队的身影。从今伊朗东北部的乞都卜城堡、今伊拉克境内的巴格达到今叙利亚境内的阿勒颇等城市堡垒的攻城作战中,蒙古军队都大量的使用了火器,以求能在短时间内以较小的伤亡攻克城池。最终旭烈兀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伊尔汗国。

蒙元时期的“百矢火箭”

也就是在这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火药技术被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世界所了解,后来在伊斯兰世界与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战争中,欧洲才渐渐掌握火药的制造技术。进入十四世纪后,欧洲有关火药的利用渐渐多了起来,欧洲现存的最早的有关使用火器的图像,就是出现在一本于1326年左右书写的拉丁文手稿《精明智慧的国王陛下》中。


欧洲古代手稿中记录的欧洲早期火器

可以说,蒙古人的西征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战果,除了蒙古人高超的战术、精锐的刀枪盔甲与发达的畜牧业所带来的大量战马和牲畜以外,火器也是重要的一份子。


火药的西传,可以说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的历史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