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神话中的《道诡异仙》,克苏鲁元素满满,充满了中式恐怖
中国古典神话中的《道诡异仙》,克苏鲁元素满满,充满了中式恐怖
中式恐怖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深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不需要夸张的血腥场面,也不依赖于超自然的灵异元素,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编织出一种深入人心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是文化传承与心理共鸣的产物,是只有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们才能深刻感受到的。
中式恐怖的魅力
与欧美的惨烈血腥、日本的惊悚灵异相比,中式恐怖的精髓,更在于其细腻的心理压迫与深层的文化隐喻。它将日常生活中平凡无奇的事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只有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的“压抑和压迫感”。
想象一下早上迷迷糊糊地醒来,瞥一眼闹钟,惊觉距离上班打卡的时间只剩下两分钟;或是深夜归家,时针已指向十二点,当你穿过小区幽深的小巷时,突然瞥见一个身着红嫁衣的新娘静立于暗影之中;再或者,前一刻还熙熙攘攘、欢声笑语的教室,在你踏入的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你身上;还有楼梯转角处,一面墙壁上赫然贴着大红的“囍”字,地上摆放着香烛……
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这些场景可能只是平淡无奇的日常片段,但对中国人而言,这些场景却可能触发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恐惧。
《道诡异仙》与《双瞳》:打破常规认知的恐怖
《道诡异仙》、《巴虺的牧群》、《黑太岁》、《双瞳》等等,都是近年来比较有意思的充满中式“恐怖”色彩的作品。以《道诡异仙》和《双瞳》为例,这些作品将中式恐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们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仙”,让人在熟悉的文化元素中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恐怖。
在《双瞳》的故事背景中,古代交趾罗浮山的真仙观有两位修仙道人,他们与一众弟子和教众在修仙之路上不断探索。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天资修为尚未达到成仙的标准,在当时无法得道成仙。但根据某种机缘,他们预知到在未来某世,经历多次投胎后终将修成正果。于是,他们运用密语,将成仙的方法记录在道观的碑文上。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台北。那一对在道观投胎转世的双胞胎姐妹终于出现。姐姐在胎中便已得道成仙,出生时便通过特殊的方式将“宿世冤执”的生母打入血湖地狱,从而顺利地渡过了仙劫。而妹妹的成仙之路则更为曲折。她需要除掉五个人魈,并经历五狱劫数。最后,她还需要找到一位具有“少阳太阴”体质的特异之人,借助此人的手枪消灭自己的尘世肉身,才能完成成仙的最后一步。
这样的仙,显然和我们所熟知的“神仙”形象相去甚远,但单从恐怖的角度来讲,这种结合“民俗”+“打破常规认知”的模式确实能让人耳目一新。
中国式克苏鲁
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与不解。他们将天、地、风、雨、雷电等自然力量视为有意识的生命体,赋予了它们人的特质和特定的职责,从而孕育了最早的神灵观念。在深入探讨中式恐怖文化时,我们不难发现它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不解,催生了将自然现象人格化的神灵崇拜。这种崇拜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死、道德和宇宙秩序的理解,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
中式恐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丰富的民俗传统之中。从民俗的角度来讲,《道诡异仙》也好,《双瞳》也罢,它们的兴起其实都反映了我们对未知的恐惧与敬畏。这些作品通过挖掘和重塑传统文化中的恐怖元素,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源自古老信仰和习俗的神秘与惊悚。它们所展现的中式恐怖,既是对古人神灵观念的传承与再创造,也是对现代人心理深层恐惧的精准把握和呈现。
因此,这些作品能够深入人心,让人在惊悚与恐怖中体验到一种别样的文化震撼和心灵触动。而这种特别的感觉,正是源于中式恐怖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心理的深度挖掘与完美结合。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感受到了现代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恐惧。中式恐怖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深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让我们在恐怖的氛围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宇宙的奥秘以及人类存在的价值。这种体验超越了简单的惊吓,它激发了我们对于未知的探索欲望,也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更加勇敢和坚定。中式恐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它让我们在恐惧与震撼中,找到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