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开始流行“像棵植物一样活着”
现在年轻人,开始流行“像棵植物一样活着”
"像棵植物一样活着",这个看似简单的表达,最近频繁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中。从上海的斜坡草坪到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再到一位隐居山村的女生,这种追求自然、简单生活的态度正在悄然流行。
"Next Level"的新含义
"Next level"这个词,似乎成了某种新晋潮流词汇。用在生活中,"next level"适用于形容一种受了波折的现实,但又准备接受和超脱现实,并从现实中进化出更高阶版本的自己的心理境界。
因此,失恋的朋友说"next level"意思是他快好了;吵了架的朋友说"next level"意思是他不想在意了;搞科研的朋友说"next level"意思他可能有重大发现……
而今,能不能被全网夸"next level"也成为了评价一部影视剧的新标准。而能被夸"nexl level"的影视剧,似乎也有些共同点:开始探讨现实条件下大众不同的生活可能,以不多的剧集一开播就迅速占领好评高地。
探索我们该过怎样的生活
成为影视的next level
仅凭生活经验,你只能过一个人的人生。看剧,你才能体会不同人的生活场景。因此,编剧们都找到了一个新爆点:为大众展示"河流对岸的生活"。
这个月,"阿勒泰"近乎成为人们某种念想的代名词。如果这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地方,里面有苍苍郁郁、随风飘荡的风铃草,深邃浓郁的杉树林、宽广的天地、碧绿厚实的草原和鱼鳞般整齐而绵密的天空,你想不想去?
《我的阿勒泰》截图
《我的阿勒泰》让"我的心先于我抵达阿勒泰"成为了许多人的心声。生长在阿勒泰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希望成为一个作家,去到大城市追求文学梦想的她却屡屡碰壁,被迫回到阿勒泰老家与开小卖部的母亲相依为命,在结识了当地少年巴太之后,文秀却渐渐发现了草原生活纯粹自在的乐趣。
不像许多热播剧那样描述主角旱地拔大葱的成长史,《我的阿勒泰》导演滕丛丛说,她想展现一种更为普通的人。女主想追逐文学梦,上起班来却"笨手笨脚",写故事没有写成张爱玲,但在杂志社当了个小编辑也很好。男主大嫂以为终于可以追求幸福了想改嫁,却遭到了公公的阻碍,大家不吵不闹。既然公公不点头,自己就继续尽儿媳的义务。男方迟迟娶不了也不着急,偶尔见面拉拉小手也很好。女主妈妈为人精明,懂人情懂生意经。你以为她的阅历智慧足以看破红尘,谁料她是个恋爱脑,女儿都能一眼识别的渣男,她却当个宝。
一个普通人的理想在现实中遭遇了波折,但每个人在波折后的现实中再次调整与接纳,实现了微妙的接受和自洽,又像是一种普通人的伟大。"你看看这个草原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那要是没有人用,它就待在草原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
在阿勒泰,时间没有那么重要,任何外部的评价和关注也没有那么重要。在一个不需要周末赶完项目、不用烦躁于出租屋里偶然传来车流声的世界里,草原、戈壁、沙漠竟成为了所有人都想去的阿勒泰。
一个关于普通人的剧成了热播,"天地之间只有我一个人在骑摩托"探讨的是一种不受拘束、自我人格释放的人生,它呼唤着每个普通人去追寻热爱的脚步,去过让自己心旷神怡的生活。
十年间,城市与乡野
竟实现了奇妙的攻守易势
有观众说,像阿勒泰一样袅袅叙事,每个人在结局都有点变化,但不大,似乎谁都没活出更理想的自己,谁也没有改变谁,互相不理解,但也不震撼的生活,淡如清水炖肉,火得有点让人无法理解。但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月,人们对乡野生活的遐想从影视剧渗透到了现实,一次次敲问着我们:人人都向往的阿勒泰,到底代表着什么?
刚过的"五一"假期,去平潭邂逅"蓝眼泪",去泉州蟳埔体验簪花,去甘肃天水吃麻辣烫等等成为了热门……国内旅游平台报告显示,在旅游订单同比增速上,一二线城市小于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小于县域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燃烧的对下沉旅游市场的热情,"县域旅游"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今年"五一"出游旅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苏俊杰
数据显示,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三线以下小城市酒店及景区预订热度同比涨幅超过100%;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部分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消费平均涨幅高于200%。一些没那么常听的名字开始不断洗刷着不熟悉地图的人们的视线。
对城市与乡野的遐想竟也实现了奇妙的攻守易势。无独有偶,近日#十年不上班她找到了什么#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新闻讲述了一个从小村到大城市打拼了二十多年的女孩,搬到了一个自然、干净,有山有海的小山村不上班,安心阅读写作的生活。"她决定以仅有一次的人生去试炼、验证——人也可以不下定某种决心去生活,只是自然地存在着,像一株植物一样。"
2018年热播剧《北京女子图鉴》里的女主角陈可,没有傲人的学历和特别的专长,向往着去北京"寻找梦想"。刚开始找不到工作借住同学家的陈可从前台工作做起、一路升级打怪走到商务代理,最终成功在本地买房,成为事业女强人。剧中的陈可因为生日没有收到大牌礼物而意识到两人人生规划的差距跟男友提分手。
那时人们还没有质疑为了一个品牌包放弃跟男友在省会城市过"安分日子"的合理性。歌词里唱的还是:"不问你将去何方,送你一匹马。让他陪你乘风破浪。"这部剧热播已过去多年,类似于阿勒泰的爆火能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去更接近一种良好生活:有人追逐着财富与功名,有人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或许就像沈从文《边城》中描述的,不管在哪里生存,各人都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眼泪与欢乐揉进了生活里,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了。
一周荐读
经典常读边城
沈从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