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画》:绘画无言,却是重要的沟通方式
《儿童心理画》:绘画无言,却是重要的沟通方式
绘画是展现儿童个性的方式,不仅是游戏,还反映了儿童的梦想,是儿童游戏、梦想与现实的结合,孩子的画会说话。
你认真观察过孩子的画吗?他画的房子、大树是怎样的?他作画时最喜欢用什么颜色?孩子画的线条、几何图形、人物、物体都是什么样子的?
我观察过六岁孩子的画:人物是火柴人,椭圆形的脸上只有眼睛和嘴巴,没有耳朵和鼻子,偶尔能看到几根头发;身体大多是三角形的,没有手,没有脚,画自己时很少一个人出现,常有好朋友或家人陪在身边。只要画风景,都会有一个放着各色光芒的太阳挂在天空中……
每次看幼儿的表征,我都会忍不住指点几句,提醒他们要画什么,该怎么画,读了《儿童心理画》这本书后,我再也不去指点他们了,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正如书中所说,绘画是展现儿童个性的方式,不仅是游戏,还反映了儿童的梦想,是儿童游戏、梦想与现实的结合,孩子的画会说话。
本书的作者罗丝琳娜•达维多,是法国有名的临床心理学专家,精神分析学博士,他发明了解读儿童画的Davido-CHaD测验,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作者告诉我们,通过绘画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智力水平,还可以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学业问题,社交问题等,书中有解读儿童画的方法与技巧,更有详细的案例分析。
如果你想读懂儿童绘画的含义,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孩子的画作是自我认知的表达
孩子大约在12个月大的时候,会进入信笔涂鸦阶段,他们会随心所欲地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有的孩子会将线条画满整张纸,有的只画很少的一部分,有的下笔有力,有的还不会握笔。
不要小看一个只会画线条的孩子,开心幸福的孩子,不仅会把纸张画满,而且笔触有力,这样的孩子情感丰富。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很快会中途放弃,而有智力缺陷或发育不良的孩子,一般不会握笔。
随着孩子身心的成长变化,会进入控制涂鸦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喜欢画一些闭合的圆圈或者圆环,从他们的笔下可以看到模仿大人的痕迹。
三岁左右,孩子开始有意识的画画,作者把这个阶段称为“蝌蚪人”阶段:孩子会用一个圆圈代表小人的头和躯干,用四根线代表双臂和双腿。
随着孩子心理年龄的增长,小人的细节会越来越丰富。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对自己身体样子和空间位置的认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幼儿眼里身体并不是统一的整体,对自己身体认知程度越高的孩子,画面会越完整。
观察5~7岁孩子的画,大多数画面都缺乏透视,且构图布局不协调,物体比例不和谐,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难以区分垂直和水平方向,且因他们缺乏空间感,物体都像躺在地上,这种空间感一直到12岁孩子的作品中才能展现出来。
所以不要期望幼儿园的孩子能画出带有立体感的物品,因为儿童的画作不是眼前事物的浮现,而是自我认知的表达。
不同性格的孩子笔下的线条
当儿童在涂鸦和绘画时,会传递出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画作内容本身,还包括儿童的操作方式。
孩子握笔姿势紧张,画的线条就较为纤细且不够清晰,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胆小敏感,有些孩子会不断地检查自己的画,必要时还会使用尺子,这些都是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抗挫能力弱的表现。
相反,性格强势的孩子握笔姿势比较放松,下笔有力,线条分明,这样的孩子一般精力旺盛,冲动、热情,且喜欢运动,而情感平稳的孩子所画的线条通常比较克制且匀称。
作者强调,在绘画过程中,有些孩子喜欢涂改或者擦除,这也是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
同时,画在纸张上占的空间也非常重要,喜欢画满整张纸的孩子,往往心智都不够成熟,情感平衡的孩子喜欢画在纸的中间位置,而内心情感复杂失衡的孩子会避开中心。
画在很高的位置,说明孩子比较傲慢,画在很低的位置,则说明孩子内心稳定。
书中作者讲到,纸张的不同区域不仅可以表示时间,还可以表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左侧象征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即对过去的依恋;中间象征现在;右侧象征孩子对父亲的依恋,即对进步与未来的向往。
无论线条位于纸张的哪个位置,不同类型的线条通常都对应两种类型的孩子:温柔敏感的孩子喜欢画曲线,但过度使用曲线可能表明绘画者心理上的不成熟,而现实积极的孩子更喜欢使用直线和角。
自由绘画是儿童自己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涂鸦和绘画方式,代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了线条,儿童对颜色的选择也有不同的含义。孩子过了六岁,如果还大量使用红色,意味着其有暴力倾向或情绪失控的现象,而大量使用蓝色则表明孩子的适应能力良好,但如果只用蓝色,却意味着孩子过于约束自我。
绿色与蓝色的使用情况相似,绿色更多的反映了孩子的人际关系。通过观察与研究,作者发现内心稳重,社会适应良好的孩子作画时会运用4~6种颜色,性格内向,孤僻,安静的孩子只用一两种颜色。
以上所讲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由于儿童所处环境、生活经历不同,在解读儿童画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境综合分析,如何做?书中作者讲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案例。
在孩子的画中,树木,房子,动物都象征着什么?不同的人物形象代表什么含义?从家庭画像中又能发现什么?孩子的绘画与智力、学业、情感、性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绘画是无言的,却是孩子与大人之间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孩子可以用图叙事,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不流畅的线条,花哨的颜色,突兀的风格等,这些都是绘画的语言,是孩子讲述故事的起点,认真分析孩子的绘画作品,你会发现隐藏在画面背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