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学——传统太极拳理论与实践之源头
内丹学——传统太极拳理论与实践之源头
内丹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融合了哲学、医学、武术等多个领域的智慧。从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开始,内丹学经历了18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本文将为您揭示内丹学的奥秘,以及它在传统太极拳中的应用。
陈王廷笔下之《黄庭》说
1940年夏,日本武术家泽井健一被意拳创始人王芗斋秒败。泽井苦求两年,拜芗老为师。尽弃日本武术之筋、骨、肉训练。七年如一日,随芗老习意拳。艺成后创“太气拳”。2001年被评为全球10大实战武术家。
意拳,即将意气能量,运用于实战的武术。而开发意气场能的唯一方法,为内丹术。芗老弟子密静克著述说:意拳之基础,为内丹之术;意拳技击之要,即生物电。芗老后人,将意拳更名为大成拳,着实本末倒置。
泽井非常幸运,洞见武学巅峰之途径—内丹术。内丹术,源自中国远古,《内经》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即为此。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道教。以神仙为信仰,实则对标生命科学,以长生不老为愿景。以老庄和《内经》为理论依据。以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为武器。以静功技术。从外丹到内丹,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摒弃服食铅汞陋习。励精图治,1800余年,至明清,内丹实践与理论成熟。
期间,一批丹道家,成为后世耳熟能详的医家或武术家,如:魏伯阳、于吉、陶弘景、孙思邈、葛洪、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张伯端,王重阳、白玉蟾、张三丰等等。
明清至民国,一批武术家,为寻求技击之突破,致力于武术创新。将内丹修炼做为拳学入门功夫。不置可否,陈王廷为第一人。其《长短句》曰: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黄庭》即《黄庭经》,为晋时女道士魏华存所著。为道教内丹修炼之经典,与东汉魏伯阳著,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齐名,有寿世长生之妙典美誉。融合医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等学科,强调内丹修炼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养生,和存神、炼气、固精等修炼技术。首提三丹田理论,完善了精气神学说。对中国古代宗教、哲学、医学和文化的研究,价值连城。
太极,气也。中国传统哲学和医学认为,气是宇宙万物诞生与演进的物质基础。《庄子》曰:“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道者为之公。又云:人之生,气之聚也。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陈王廷将内丹学,即炼气之技术体系。做为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和入门必修课,并基于此创立太极拳,是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创新与发展。
国学之巅—内丹学
禅宗、丹道与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标志。纵观世界宗教,为道教最具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性。
东汉张道陵创道教前,释道儒不分家。道教诞生后,汲取禅宗与儒家精华,并信仰神仙,以生命科学为研究对象,以长生不老为研究目标。
历代大德,以老庄思想为指导、以《内经》为依据,海纳百川,励精图治,融合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零世界注目之成就。
《中国科技史》作者,李约瑟教授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精神医学鼻祖荣格,则从内丹术中,找到了开发人体大脑潜意识的钥匙。《历史研究》的作者,汤因比教授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因为中国有大乘佛教、孔孟之道和道家思想。这也是中国,成为世界唯一保留自己的文化、文明的古国。
从先秦至两汉,内丹学形成,其标志为公元前1世纪,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综合老庄导引、行气之术,创移精变气学说,被喻为万古丹经王。
此后,东汉于吉的《太平经》,首提精气神学说及守一术;对内丹生理学,作出突出贡献的当属《黄庭经》,首次《内经》经络脏腑理论运用与内丹实践,标志道家内炼体系的确立。
导引,即肢体与呼吸结合之运动方式,旨在养形长寿。代表作是华佗五禽之戏。行气,即呼吸修炼及内气运行之技术。注重意念与内气运行,调理经络、脏腑。代表作是《行气玉佩铭》,是最早的内丹文献。
唐宋元时期,内丹学普及,儒释道融合。代表人物为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智顗、慧思、苏元朗、张果、司马桢、孙思邈、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张伯端、王重阳、陈致虚、李道纯、丘处机、伍冲虚、柳华阳、张三丰等。
唐宋元时期,内丹标志为,摒弃外炼之术,明确静功为身心炼养技术。代表作是李道纯的《中和集》。
明清之民国,内丹势衰。但,千峰老人赵避尘的《性命法诀明指》,轰动一时,对内丹学之传承、创新,功不可没。
内丹修炼技术揭秘
所谓内丹,是丹家借用中药提取(熬制)经验、术语,炼养自我生命。即以人体为丹房,以心肾为鼎炉,以精、气、神为药物,以意念、呼吸为火候。于人体内部炼丹,以期延长生命长度、拓宽生命质量,甚至长生不老。
简言之,内丹,即修炼即精、气、神之技术。
精。包括精、血、津、液。泛指人体真阴,是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气。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精微物质;又指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功能。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包括:魂、魄、意、志等活动,以体现人的健康状况。
精、气、神有先后天之分。精为气母,气为血帅,神为气子,或精是气的基础,气聚精盈,相辅相成,神为气之外显。
就方法论而言,内丹以静功修炼为实践体系;融合禅宗心性及儒家伦理学说;以《内经》经络脏腑理论为依据;以开发身体和意识潜能为标的;以大小周天为基本方式,炉鼎、药物、火候为三大要素;以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程序与层次。
理论依据,以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东晋魏华存《黄庭经》、北宋张伯端《悟真篇》为经典。最求性命双修、神形合一。实现身心两大系统的完备与统一。此为内丹最终之价值目标。
道家是中国本土宗教,与世界宗教相比,最具科学与实践精神。道家以“我命在我不在天”为命题。以“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为基本路径;遵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成法则。以顺生人、逆成丹,我创新与实践目标。
顺,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成人;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其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集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内劲的本质与技术
内劲,即意气能量之聚合,本质为强生物电,外在表现为极强的冲击力与承受力。形神兼具,曰明劲或混元力;形不外露,叫暗劲。
内劲修炼之期效:1、炼己筑基、炼精化气,即打通任督二脉之法,约需百日,故称百日筑基。2、炼气化神,即打通奇经八脉之法,约需十个月,故称十月怀胎。3、意气布体,即混元功修炼,约需1年。4、体用结合,即用意念生物电,于实战结合。四个阶段,均以健康成年人为设定,据功贵师传、功勤效速原则,提供大致期效。
静功之生理机制机制:将食谷精微和大自然的清养之气,转化为精气神,并进一步补充、固化先天之精气神。两者合一为真气,走内者叫营气,输布于外者叫卫气。以意导气如丹田,曰积气;气满则行,再以意令循任督。任督通,余脉渐通。真气在体内出现静水深流现象,自然还精补脑,意识能量,日积月累。
静功修炼的基本要求是:选择洁净之室、面南、闭目、一日三炼、每炼45分钟以上、六根不漏等。静功修炼最大的障碍是昏沉与思虑,其中卧式静功易昏沉,站立式静功易思虑。几十分钟无昏沉与思虑者,万里不挑一。静功修炼若取得成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闭目、清醒、专注。如此,方能引导气机积累于气穴,积气冲关。否则,昏沉或思虑不断,等同竹篮打水。
静功修炼的三种姿势,即站、坐、卧,唯坐式静功最有利于控制昏沉与思虑。故,坐式静功修炼,为站桩功的第一个环节。待能掌握、控制昏沉与思虑后,再站桩。
站桩的第二个环节是站无极桩。即,调身、调息、调心后,两手覆于丹田,里手为男左女右。此为“煨丹田”,乃心息一致的天机。每日3练、每炼45分钟以上,约100天左右,可气贯任督,既小周天。
第三步是站太极桩。方法同上,唯两手垂于体侧,益于手三阴、三阳经贯通。要求同无极桩,约10个月,奇经八脉皆贯通后,再站混元桩。
第四个环节叫混元桩。三调后,两手端于胸前,十指相对,前不赢尺,后不夹臂,意想体似空口袋。轻、空、灵、松自生。根据体质、勤勉程度,约1—2年,身体可产生极大的承受力。
最后是技击桩。以拳架为式,逾30分钟者,均为技击桩。修炼1—2年,便可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后两步,老辈武术家称之为“功夫”,搏击的方法叫技术,功夫加技术,才配得上叫武术。
这种功夫,非一劳永逸。气是血、津、液的运输工具,经络是气的通道。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停止练功,经络则用进废退,迟早还会淤堵。老一辈武术家中,徒子徒孙供养丰厚,饮食厚腻,疏于练功,发福走形,身陷膏肓者,大有人在。
无技击之需者,节省后两步。综上,出自老辈武术家,胡耀贞、王芗斋、李文广、周铁成文献与心得。笔者将数十年修习笔记,公布出来,以飨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