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乡村振兴: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人均收入十二年冠桂
玉林乡村振兴: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人均收入十二年冠桂
广西玉林,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其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和持续增长的农民收入,谱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2022年,玉林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87万元,连续12年领跑广西,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分别高出739元和3439元。这骄人成绩的背后,是玉林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助农增收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多措并举发展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玉林的乡村振兴故事,要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说起。陆川县良田镇文官村的黄超,继承了家族三代传承的扣肉腊味制作技艺。过去,他家的家庭作坊规模小、利润薄,仅能维持生计。2021年,年过八旬的爷爷萌生退意,黄超毅然决定将传统手艺发扬光大。他抵押房产、车辆,筹集400多万元,创办了陆川县良味食品公司,建起了8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但黄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公司注册、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到厂房建设,各部门都提供了悉心指导。政府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帮助其拓展市场。在“陆川猪”品牌影响力的带动下,黄超公司的产品畅销南宁、广东、北京、上海等地,2022年销售额达到400多万元,带动2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天收入200元左右。
黄超的故事并非个例。北流市白马镇返乡农民工李江,将他在广东创办的电器公司迁回北流市农民工创业园。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下,李江的公司迅速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限,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今,广西华锐电器有限公司已投资超2亿元,拥有10条生产线,2022年产值达1.3亿元,带动500多名农民工就业。李江说:“我想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不必背井离乡。”
玉林市将发展富民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关键抓手,着力打造粮食生产及加工、米粉、沙田柚、百香果、荔枝、桂圆、中药材、蔬菜食用菌、沉香、优质家畜家禽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通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农民财产性、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四项收入”。“陆川猪”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与金华猪、荣昌猪并列全国“三大名猪”。“兴业茶”上榜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玉林八角”“博白杨桃”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容县沙田柚产业蓬勃发展,在自良镇古济村,沙田柚已成为该村乡村振兴的亿元产业。北流市积极发展电商,202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0.34亿元,位居广西县市第一。
玉林市还积极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已建成3个农民工创业园,将5.1万名农村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截至目前,玉林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两万余家,累计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个,自治区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2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9个。
玉林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其对产业发展的重视、对农民增收的关注以及对创业创新的支持。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玉林市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越过越好。玉林的经验表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增收致富,乡村才能充满活力。未来,玉林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特色产业品牌,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更多农民,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玉林力量。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