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量子世界的全部奥秘:双缝实验百年探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量子世界的全部奥秘:双缝实验百年探索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62722/

双缝实验是量子力学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它不仅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还引发了关于量子力学本质的长期争论。从19世纪初提出至今,这个实验不断被改进和重复,每一次都为我们理解量子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双缝实验的历史、原理及其引发的科学争论。

双缝实验的起源与基本原理

双缝实验最早在19世纪初被提出,其目的是挑战牛顿关于光的本质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对这个实验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包含了量子世界的全部奥秘。这个实验的原理简单却精妙:当光通过两个狭缝时,会在后面的光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单光子双缝实验的困惑

当实验条件改变,每次只发射一个光子时,结果变得更加令人困惑。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直觉,光子应该分别落在两道狭缝的正后方。但实验结果却显示,即使每次只有一个光子通过,光屏上最终还是会形成干涉条纹。这意味着每个光子似乎同时穿过了两道狭缝,并与自己发生了干涉。

波粒二象性的扩展

1924年,路易·德布罗意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将波粒二象性扩展到了物质粒子上,提出了一种更符合直觉的解释,说明为什么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德布罗意认为,爱因斯坦提出的波粒二象性不仅适用于光,也适用于一切实体物质。因此,我们既可以把电子看成波,也可以把它看成粒子。这一观点后来被实验证实,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互补原理与不确定性原理

玻尔和海森堡对双缝实验结果的解释产生了分歧。玻尔提出了互补原理,认为粒子性和波动性是现实世界的两个互补的方面,我们只能选择性地用实验揭示其中的一面。而海森堡发现了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

哥本哈根诠释的争议

哥本哈根诠释认为,在任何一个探测器被触发、指示光子的到来之前,光子一直处于两种状态叠加的状态。这种诠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特别是爱因斯坦和薛定谔对这种反实在论观点深感不安。他们认为,量子力学不应该放弃对现实的客观描述。

近代实验进展

20世纪末,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使用单光子光源成功重复了双缝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量子力学的预测。2005年,阿斯佩制造了一台臂长达到48米的干涉仪,通过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和非定域性。

量子擦除实验

斯库利和德吕尔提出了量子擦除实验,试图更深入地理解量子测量的本质。他们发现,即使在光子已经击中光屏之后,通过擦除路径信息,干涉条纹仍然可以重现。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的测量观念,表明量子力学中的“坍缩”可能并不是不可逆的过程。

隐变量理论与多世界诠释

为了应对哥本哈根诠释带来的哲学困境,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替代理论。戴维·博姆的隐变量理论认为,粒子的位置从来都是明确的,只是没有出现在量子力学的标准表述形式里。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诠释则提出,每次测量都会导致宇宙的分裂,每个可能的结果都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中实现。

未来展望

尽管量子力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关于其基础原理的争论仍在继续。科学家们仍在努力验证玻恩定则的准确性,寻找可能的修正方案。正如费曼所说:“量子力学里的所有情景,都可以用事后的一句‘你还记得那个用双孔做的实验吗?’来解释。”双缝实验不仅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实验,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永恒话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