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破旧滴灌带的“绿色转型”
林西县:破旧滴灌带的“绿色转型”
在林西县禹鸿节水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隆作响,一卷卷整齐的滴灌带码放得井然有序。工人们技术娴熟地进行着加料、烘干、挤塑、成型、冷却、牵引、收卷等一系列工序,现场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公司负责人赵磊在机器间来回穿梭,仔细检查拌料机与修剪机的运作情况,并对滴灌带的厚度、长度、重量、压力承受等进行监测,确保每一米滴灌带都达到规定要求。
滴灌带生产中
“以前,滴灌带根本没人回收,都是当成垃圾随处扔,现在企业回收既能卖钱,还可以直接兑换新的滴灌带,一点儿也不浪费,这真是一件好事。”大井镇大发村村民王立军满脸笑容地拉着满满一车从自家地里抽取出来的废旧滴灌带,准备送往禹鸿节水设备有限公司。王立军是滴灌带循环利用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他算了一笔账,今年他种植了20亩玉米,每亩地大概回收10公斤左右的废旧滴灌带,总共能回收2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的价格,可以卖400多元。
每年秋收后,村民们都会将废旧滴灌带送到这里。公司从种植户地里回收废旧滴灌带,经过混合新材料重新加工后再进行销售。这一模式既能使资源回收再利用,定期为耕地“排毒养颜”,又能节本降耗,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回收废旧滴灌带对保护地力、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现在,村民都把废旧滴灌带卖给我们进行再加工。按每亩耕地需用滴灌带900米计算,将回收的废旧滴灌带在车间重新加工生产,新铺设滴灌带每卷能为农民节省约20元。这样既降低了种植成本,解决了土地污染问题,我们也减轻了购买原材料资金不足的压力。”禹鸿节水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磊说。
乡村振兴不光要富还要有“颜”。林西县持续加强农业污染防治,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滴灌带的回收和循环利用,让废弃滴灌带变废为宝,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农民的环保意识,维护美丽乡村“高颜值”,实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