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分突破:用元稹《辛夷花》打造你的高考古诗词阅读技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分突破:用元稹《辛夷花》打造你的高考古诗词阅读技能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4022665_121911505

在高考语文的备考过程中,古代诗歌阅读是一块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考察学生对诗歌意境、修辞手法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辛夷花》,看看如何在高考中针对这类古诗进行有效的专题训练。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首诗的原文:

辛夷花·元稹
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
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
缚遣推囚名御史,狼藉囚徒满田地。
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
韩员外家好辛夷,开时乞取三两枝。
折枝为赠君莫惜,纵君不折风亦吹。

【注】
① 斑驳:形容花即将开放的样子。
② 御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官员、审理案件等。
③ 国忌:指皇帝或皇后逝世的日子。
④ 韩员外:指韩愈。

【知识点】

诗歌的形式与韵律:
· 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 诗中运用了平仄声调的变化,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强。

诗歌的内容与意境:
· 首句“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出了辛夷花这一主题,同时“斑驳”一词暗示了辛夷花的美丽与沧桑。
· 第二句“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表达了诗人对辛夷花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开放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因官职所束缚,无法自由赏花的无奈。
· 第三句“缚遣推囚名御史,狼藉囚徒满田地”描述了诗人作为御史的职责,即审问囚犯,以及因此产生的繁忙和压力。
· 第四句“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揭示了即使因国忌而暂停工作,诗人也无法摆脱官职的束缚,享受花前的醉意。
· 第五句“韩员外家好辛夷,开时乞取三两枝”向朋友韩员外索要辛夷花,表达了对花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 第六句“折枝为赠君莫惜,纵君不折风亦吹”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劝告,不要吝啬分享美丽的花朵,因为即使不采摘,花朵最终也会被风吹落。

诗歌的象征与隐喻:
· “辛夷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隐喻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官束缚”和“推囚”等词汇反映了诗人的社会责任和个人情感的矛盾。
· “风亦吹”则暗示了世事无常,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哲理。

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主题上,诗人通过对辛夷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束缚的感慨。

【例题】

【小题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不畏”到“顾我”是由花及人,用辛夷花不怕环境恶劣会应时开放来侧面表现诗人的铮铮铁骨。
B. 御史的职责要求诗人通过审问最终确定是释放还是关押嫌犯,这也解释了上文“官束缚”的原因。
C. 诗人因为官职艰难想在花前开怀痛饮、一醉方休,但时值国忌,依照旧例不能如此,体现了诗人的无奈。
D. 诗人索花只是借口,主要是借索花向朋友诉说个性追求与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构成的苦闷和为官之累。

【小题2】
诗歌内容是如何围绕索花展开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A
【小题2】① 为得到辛夷花,诗人先向韩愈打听他家辛夷花开放的信息,并且知道了辛夷花即将开放。② 接着向韩愈解释了自己索要辛夷花的原因是“官束缚”,因为“国忌”不能到辛夷花前赏花喝酒,所以提出“乞取三两枝”的请求。③ 诗人害怕对方惜花,就晓之以理,风吹花落是自然规律,劝韩愈要慷慨相送。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项“用辛夷花不怕环境恶劣会应时开放来侧面表现诗人的铮铮铁骨”错误,诗句意思是不怕辛夷花没有灿烂开放,只是我由于官职束缚没有时间赏花,表达作者因“官束缚”而不得自由赏花的苦闷。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思路的能力。“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为得到辛夷花,诗人先向韩愈打听他家辛夷花开放的信息,并且知道了辛夷花即将开放。“顾我筋骸官束缚”“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平时忙于官事没时间赏花,如今因“国忌”也不能到辛夷花前赏花喝酒;“开时乞取三两枝”,所以想等得花开时求取三两枝,以慰爱花之情。“折枝为赠君莫惜,纵君不折风亦吹”,把花折下来作为赠品送给我你不要觉得可惜,纵使你不折花,花也会被风吹落的。诗人如此说是害怕对方惜花不愿赠,就用自然之理来解说,风吹花落是自然规律,劝韩愈要慷慨相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