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步骤,教你构思一个好故事
四个步骤,教你构思一个好故事
故事是人类思考世界时的思维模型。大脑天生喜欢故事,一个好故事能唤起人的具身体验,激发人的多维情感。对于创作者来说,掌握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是基本功。本文将为你介绍构思一个好故事的四个关键步骤。
故事,是人类思考世界时的思维模型。
大脑天生喜欢故事。一个好故事,能唤起人的具身体验,能激发人的多维情感。而且,大脑总是在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
对于一名创作者来说,必须懂得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才能让读者有读下去的欲望,并用文字打动读者。
假如文章只是干巴巴的知识,读者很可能会弃读。因为不符合大脑的思维方式。
那么,如何写出一个吸引人的好故事?
此处的故事指 “最小故事”。什么是最小故事?即具备故事的核心要素的小故事。
我们在创作书评、各类观点文时,经常在撰写这样的“最小故事”。所以,一定要学会怎么写好“最小故事”。
第一步:确定主角
读者在阅读故事时,会自动搜寻主角。找不到主角,可能就会弃读;前后主角不一致,也可能弃读。
以金庸系列小说为例,初高中时很多人会误以为开篇部分的人物是主角。
结果读下去,发现主角另有他人。预测偏差之外,情感灌注的对象也发生了错误,导致读者可能弃读。
如果你是写最小故事,要注意主角早点出现,以及主角的一致性。因为读者不会给你那么多耐心。
另外,注意最小故事,最好有唯一主角。一个小故事,很难容纳多个主角。因为百来字的篇幅,无法将多个主角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早期写作时,很多人会在一个小故事里写多个主角。编辑会反复问:“你到底想表达谁怎么样了?”
当你难以抉择时,也不妨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第二步:确定事情
主角确定后,紧接着就要去写遇到了什么困难,也就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这也是读者所特别关注的信息。
大脑会因为“惊奇”、“意外”、“刺激”等感觉而注意力更加集中。
如果你只是写平平无奇的事情,很难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我们来做个对比,平平无奇VS困难模式:
“我今天早上喝了一碗粥,吃了一个包子,乘坐公交去上班了。”
“今天早上乘坐公交的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显然,后者会更吸引人的注意力。
第三步:制造危机
这一步的“危机”和前面的“事情”,是衔接起来的。正是前面不平凡的事情,导致了后面的危机。
为什么要有危机?同样是要迎合大脑的认知特点。大脑默认关注与“生存”有关的信息。
危机,往往意味着生存将受到威胁。大脑只要捕捉到此类信息,就会给予特别关注。
我们接着上面的例子:
“今天早上乘坐公交的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我从后座'飞’到了前座”。
读者会关心“飞起来的我”到底受伤了没?伤是否严重?注意力会紧紧黏在故事上,并想接着读下去。
第四步:解决问题
在危机发生后,我们要继续写“主角如何解决问题”。这一步写完,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继续上面的例子:
“今天早上乘坐公交的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我从后座'飞’到了前座。幸好,我在落地时扎了个马步,才避免了摔个鼻青脸肿”。
以上就是创作一个好故事的四个步骤。
人类习惯采用故事思维去思考。
对创作者来说,写故事是一个基本技能。我们得学会写故事,用故事来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其实,这也是换个视角去理解“写作这件事”。
人类大脑有很多固有的认知特点。
当你了解了这些特点,并创作与之匹配的文字,文章的可读性必然可以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