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猎巫运动”到“恶魔人”,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从“猎巫运动”到“恶魔人”,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恶魔人》这部作品的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很简单,就是人是如何将世界变成人间地狱的。
不过,在理解《恶魔人》原作的主题之前,有一段历史需要了解一下。那就是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发生在欧洲的“猎巫运动”
欧洲的中世纪是一段混乱的时期,自从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称帝后,为了巩固权力,他将基督教立为了国教。在接下来的一千多年间,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水涨船高。伴随着基督教权力的日益扩大,教会也变得越来越贪婪腐败。从“什一税”到“赎罪券”,教廷人员一直在变着法儿的对欧洲的各国进行不断的压榨剥削。由于教会的统治实在是太不得人心,欧洲百姓的怨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
在1346年至135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瘟疫笼罩了全球,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一场大流行病,在全球造成多达7500万人死亡。由于病人面部、颈部、腋下、腹股沟长出大肿块,皮肤出现黑斑,当时的人给这种瘟疫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黑死病。
这场黑死病到底有多可怕呢?你想象一下,平常日子里你身边的亲戚朋友,当天上午身体上出现黑斑或者肿块,然后不到一天就死了。而且死状极其凄惨,不仅全身溃烂,身体上还不断溢出着黑色的血水。每一个接触到这些黑色血水的人,无一例外,身体都出现了相似的肿块。而数天之后,整个城市都没有活人了。你能想象这种场景吗?这种身临其境,无时无刻不在身边蔓延的死亡。
虽然黑死病在欧洲只持续了不到十年,但这场瘟疫却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黑死病爆发时,牧师等神职人员也在不断奔波于感染人群中。只是他们抗击的手段不是医疗,而是祈祷和洗礼,为病人“免除罪过”。但是,细菌可不会因为一个人有信仰就对他手下留情,所以,神职人员反而成为了高危职业,大批受感染的人倒下,教堂变得空无一人,各种仪式也无人主持。人们的精神也变得再无依靠。这对于宗教的统治是致命的,因为这场瘟疫让人们看到了高高在上的教会在身临其境的死亡面前是多么的无力。
但即使黑死病结束后,教会的神棍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根本没被上帝“罩着”,它们继续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欧洲的人民也终于忍无可忍,伴随着马丁路德对教会的大肆批判,一石激起千层浪,欧洲开始了数十年的宗教战争。最后基督教延伸出了三个分支,西罗马一方被称为天主教;东罗马一方被称为东正教;而路德一方被称为新教。现如今,这三教依然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三大教派。
可即便教会的世俗权力被分散,宗教却依然支配着欧洲民众的生活。因为人民无法直面现实生活的压力,无法解决现实生活的矛盾,无法应对现实生活的恐怖,所以人民依然无法抛弃来自于宗教的虚构信仰。这就继续为宗教的剥削提供了途径。不过,经历了黑死病的摧残,宗教没法再毫无顾忌地压榨百姓了。为了给自己的“竭泽而渔”寻找借口,他们编造了一个口号,即“猎巫运动”。
1484年,罗马教皇英诺森八世发布summis desiderantes affectibus(最高的希望)谕令,这道谕令可视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巫师追缉令。1487年时两名宗教裁判官英斯蒂道里和斯伯伦吉合著了《女巫之锤》。自此,欧洲掀起了“猎巫运动”的狂潮。
在猎巫运动中,被害的大多数都是女性,这是由于欧洲自中世纪起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很低,这使得她们成为了最容易迫害的对象。由于《女巫之锤》著者之一的斯伯伦吉乃声名显赫,使此书影响力更上一层。这本书从1487年至1669年便再版了29次之多,直到十七世纪,此书依然是追捕女巫的基本手册。这本书有多离谱呢,摘几段大家感受一下:
如果被告过着不道德的生活,那么这当然证明她同魔鬼有来往;
而如果她虔诚而举止端庄,那么她显然是在伪装,以便用自己的虔诚来转移人们对她魔鬼来往和晚上参加巫魔会的怀疑。
如果她在审问时显得害怕,那么她显然是有罪的,良心使她露出马脚。
如果她相信自己无罪,保持镇静,那么她无疑是有罪的:因为女巫们惯于恬不知耻地撒谎。
如果她对向她提出的控告辩白,这证明她有罪;
如果她由于对她提出的诬告极端可怕而恐惧绝望、垂头丧气,缄默不语,这已经是她有罪的直接证据。
如果一个不幸的妇女在受刑使因痛苦不堪而骨碌碌地转眼睛,这意味着她正用眼睛来寻找她的魔鬼;
而如果她眼神呆滞、木然不动,这意味着她看见了自己的魔鬼,并正看着他。
如果她发现有力量挺得住酷刑,这意味着魔鬼使她支撑得住,因此必须更严厉地折磨她;
如果她忍受不住,在刑罚下断了气,则意味着魔鬼让她死去,以示使她不招认,不泄露秘密。
简单来说,只要一个人被指认为女巫,那么不论她怎么辩解怎么反应,她的命运都早已注定了。而等待着她们的将是:
《剑风传奇》
人间地狱。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女巫的手段也同样离谱,当时最流行的手段就是将受审者手脚绑住,然后扔到河里。如果她浮上来,那么她毫无疑问是女巫,如果她没浮上来,好吧,她或许不是,不过最后也淹死了。再比如说寻找“魔鬼标记”。嫌犯会被剃掉全身毛发,脱衣检查身体有没有此种标记——如凸出物、斑点、老茧、疤痕或胎记,如果有的话,那么OK,大刑伺候。还有更离谱的,一个女人如果独居、是老处女、是寡妇、性格有些孤僻、性格有些反叛不羁、没有生孩子、生了很多孩子、养了宠物、太漂亮、太难看、太年轻、太年老、太有钱、太没钱、哪怕你厨房里的黄油或牛奶坏掉了,都有可能被认定为女巫。如果以上这些特征还具有多项的话,那么理所当然的就是女巫无疑。在猎巫运动中,最小的受害者甚至还不到 4 岁!可以说当时的整个欧洲,只要你是一名女性,你就是女巫,然后等待着你的,便是毫不关心你清白的神棍们的严刑逼供,以及火刑架与绞刑架二选一的生命终结。
读到这儿你可能会疑惑,这么离谱的行为难道没人制止吗?
几乎没有,而且基本上所有人都在推波助澜。
首先是教廷。中世纪结束后,混乱的政治格局和由小冰期带来的自然灾害,使得它们的统治颜面扫地。所以就要找责任人,那么宣称女巫被魔鬼所蛊惑,将仇恨与矛盾统统转移到毫无反抗能力的女性头上,自己就能继续“合情合理”的压榨老百姓了。然后是贵族和封建领主。在当时,只要一个女巫被处死,那么她的全部财产都会被充公(说白了就是杀人越货)。王公贵族们为了个人利益,往往会到各个乡镇乐此不疲地推动女巫审判,因为只要审判地女巫数量足够多,它们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许多参与审判地官吏们一夜之间就能变得像贵族一样富有。结果就是在这个时期,女巫审判的数量指数级增长。最后是普通群众。由于经历了教会几千年如一日的忽悠,欧洲的民众们便真的认为自己所有的悲惨经历都是女巫导致的。混乱的时代,民众需要一个宣泄口,于是女巫们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牺牲者。在当时欧洲的那种愚昧状态,处死女巫非但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而变成一场野蛮的狂欢。有人甚至会不远万里前来欣赏女巫们被烧死,为其呐喊助威。而烧死她们的契机,只要一则毫无根据的举报信就够了。
猎巫运动在欧洲持续了三百年,官方统计约有数十万人惨遭杀害,然而真实人数可能多达900万人。直到启蒙运动时期,这场“残暴的欢愉”才逐渐走向终结。
其实稍微动一下脑子都能意识到,要是这被烧死的几百万“女巫”中真的有人会巫术的话,又怎么会遭受百般凌辱却没有丝毫反抗呢?要是她们真的会巫术的话,被烧死的,就是这群人面兽心的乌合之众了。
理解了“猎巫运动”后,就能理解《恶魔人》原作的内涵了。
其实《恶魔人》原作的前三卷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描写一部黑暗系英雄的日常冒险。暴力,刺激,扣人心弦,虽然画风表面上有些“简陋”,但其大尺度的场面放到今天来看也依然可圈可点。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情节似乎有些老套,但对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观众们而言,永井豪所把玩的这些元素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但随着TV动画版《恶魔人》的完结,永井豪被编辑告知要让漫画也尽快完结,他便开始将故事往最终决战靠拢。然而,永井豪开始作画之前并没有提前想过作品的结局。在紧张的日程下,永井豪凭借着自己“从灵魂中所渗透出来的灵感”,给这部作品带来了“划时代”的精神内涵。
前三卷的剧情可以用两三句话草草概括。考古学教授的儿子“飞鸟了”从父亲的研究成果中发现了恶魔的存在,为了对抗恶魔,他让自己的多年好友“不动明”与最强的恶魔勇者“安蒙”进行融合,从而创造了拥有恶魔强大实力与人类之心的“恶魔人”。恶魔们面对实力强大的恶魔人,一个接一个用尽各种手段去挑战他,但无一例外被全部打败。然而,到了第三卷的结尾,故事却突然转折了。
而不动明却依然斗志高昂,因为恶魔的无差别融合,很多恶魔人也随之诞生。不动明决心要将恶魔人集结起来,与恶魔决一死战。
可是,就在不动明信心高涨时,一场更大的异变却同时发生了。
恶魔之王谢朗在全世界的天空中投射出巨大的投影,向人类发出了宣战声明。
由于先前大量的成功融合,恶魔们集结了庞大的兵力,开始向人类发动了第一次总攻。
战争开始了。
世界各地都陆续出现了大量的恶魔军团,人类也随之集结兵力与之对抗。
战况极为激烈,一时间,城市里火光四溅、血肉横飞。
无数恶魔与人类的厮杀将整个城市变成了尸山血海。
与此同时,渗透了美国和苏联高层的恶魔们也开始向全世界发射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