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本篇聚焦地下室防水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或过程施工问题,助力项目管理者做好防治措施,以减少、规避质量通病问题的发生。
问题一
防水卷材施工质量
问题二
底板开裂渗漏
问题三
后浇带渗漏
问题四
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或预埋件部位发生渗漏
典型问题一
防水卷材施工质量
防水卷材鼓包
未做防水附加层
原因分析
1.含有地下水的底板,由于降水不到位,混凝土垫层潮湿,造成涂刷的冷底子油不沾,致使防水卷材与垫层无法结合成一体。
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拆模后,还未等混凝土表面干透,就开始做防水,造成卷材与墙体不粘接。
3.做卷材防水时,未按图纸做阴阳角附加层或进行卷材搭接。
4.现场工人随意作业;工程管理人员交底不明确,过程施工检查监督不到位。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防水作业施工前,地下水位须降至垫层以下不少于500mm,且需保持混凝土表面干燥洁净。在铺贴前1-2天涂刷1-2道冷底子油,保证底油不起泡,施工人员在上行走时不致把混凝土表面带起来为止。
2.重点加强针对集水坑、电梯井坑、底板高低差位置的阴阳角的处理。为了保证卷材做到位,这些位置均应进行做圆角处理,且经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大面积做防水卷材。
3.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保证搭接尺寸。
4.转角处使用的卷材应采用强度高、延伸率大、韧性好的无胎油毡或沥青玻璃布油毡,管道表面的污垢或铁锈应清除干净。
5.防水作业施工前,责任单位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工艺进行交底明确,并做好过程质量监督。
处理建议:
对于存在质量缺陷或存在附加层未做、搭接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防水卷材,应要求责任单位进行重新施工整改。
针对性监理管理行为
1.监理工程师需仔细审核施工单位提报的施工方案,针对项目非常规位置,做好施工做法审查。
2.监督施工单位落实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3.对涉及防水施工动火作业,做好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审查及动火作业审批。
4.做好防水基层隐蔽验收工作。
5.做好防水作业旁站检查工作。
典型问题二
底板开裂渗漏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施工过程不能连续进行浇筑 ,导致底板出现施工冷缝 。
2.电梯井、集水井坑内积水未抽尽, 导致混凝土标号降低;或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3.过早停止基础降水造成底板和外墙结构承受水压力而出现细微裂缝 ,导致渗漏。
4.底板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基坑降水工作不能过早停止。
2.底板开裂渗漏若是地下水位上升变化引起的 ,一是堵,在设计源头增加底板的厚度,确保抗压满足要求 。二是疏,在底板设置减压排水口,设置排水沟集中排到集水井位置。
3.桩头防水、底板侧墙顶板防水需进行细部处理。
4.底板遇到泉眼情况,先安装引流管,再采用高强注浆机灌注有防水功能的水泥浆。
典型问题三
后浇带渗漏
原因分析
1.设计图纸或施工方案设置的后浇带不合理:
2. 后浇带两侧面清凿不干净:
3.止水钢板施工质量差:
4.后浇带浇筑与养护不到位。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加强图纸会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留设伸缩后浇带。顶板跨度超过40米未设置伸缩后浇带,易造成温度裂缝。
2.伸缩后浇带应当在两边混凝土浇筑45天后封闭,沉降后浇带应当在主体封顶2个月且主体沉降处于稳定状态后封闭。
3.封闭浇筑前,需将后浇带基面清理干净。
4.后浇带止水钢板预留位置必须双面焊接饱满。如接缝处未预埋止水钢板的,应采用膨胀止水条。
5.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按要求蓄水养护不少于14天。
6.按要求控制拆模时间,避免过早上荷载。
处理建议:
首先对后浇带处混凝土进行剔凿,剔凿出新茬并清理干净建筑垃圾,不得有松动石子;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待模板面无积水后,在两条接茬处浇一道高一标号的防水砂浆,再浇筑高一标号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振捣密实;浇水养护直到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典型问题四
混凝土施工缝渗漏
或预埋件部位发生渗漏
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
2.施工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结合;
3.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困难,出现露筋、孔洞等情况;
4.预埋件过密,导致埋件周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5.在混凝土终凝前碰撞预埋件,使预埋件松动;
6.预埋件铁脚过长,穿透混凝土层,又没按规定焊好止水环;
7.预埋管道自身有裂缝、砂眼等病,地下水通过管壁渗漏等。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施工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墙面水平施工缝加止水条的形式防止渗水,防水薄弱部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T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变形缝相一致。
2.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还有设计人员在确定钢筋布置位置和墙体厚度时,应考虑方便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
3.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杜绝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4.预埋件应有固定措施,预埋件密集处应有施工技术措施,预埋件铁脚应按规定焊好止水环。地下室的管线应尽量设计在地下水位以上,按图纸要求设置止水套管,管道与套管采用柔性连接。
处理建议:
可采用高压注浆法对施工缝渗漏或预埋区域开裂渗漏问题进行处理。注浆完成72小时后,检查渗漏部位是否有无渗水,无渗水情况下可将灌浆嘴折断,用水泥砂浆将基面封闭、抹平。
针对以上问题二、三、四的监理管理行为
1.混凝土防水材料进场验收,严把质量关。
2.对预埋的机电管线进行隐蔽验收时,重点关注线管集中交叉区域,线管应固定牢靠。
3.在对混凝土浇筑及防水施工旁站过程中,关注工人施工方式方法,对存在的错误做法及时纠正,保证施工质量。
4.浇筑完成后,连同施工单位,监督做好混凝土养护、控制板面上荷载的时间。
5.提升管理人员、工人班组质量意识。对于未达到拆模时间要求而提前拆模的班组,监理工程师需沟通联动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分析提前拆模的影响,提升管理人员质量控制意识,规范班组行为。
6.对已整改完成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复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