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陕西出土2400年前的冲水厕所,结构奇巧无比,让人们直呼不可思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陕西出土2400年前的冲水厕所,结构奇巧无比,让人们直呼不可思议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1610699_121136696

近日,考古专家在陕西栎阳发现了一处2400年前的冲水厕所遗迹,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中国冲水厕所的历史,更展现了古人令人惊叹的智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有太多不可思议的文物,它们似乎在倾诉着时代的变迁,想要将刻画在身上的故事,说给我们现代人听。

文物的发现,有诸多途径,考古发掘则是其中之一。

考古,表示古代遗迹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这一名词出现很早,而考古的意义和价值也早已经被学者知晓。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写出《考古图》一书,只不过当时的“考古”,只是局限于对传世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有着天壤之别。

以田间调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发展比较迟缓,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术机关对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才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考古体系。

完备的考古体系不仅代表了一种科学的考古方法,更是意味着对文物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更多文物被发掘,人们对古代人的了解也更加深刻,看着那些文物,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就拿古人的如厕来说,就让现在的人们直呼不可思议。

前不久,考古专家对陕西栎阳一处古代遗址进行了发掘,结果在一座大型的宫殿建筑遗址内发现了一处冲水式的厕所遗迹。

它由台基上的室内厕位和房外排污坑两部分组成,结构奇巧无比,只是厕位的上部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但这并不影响它在考古中的地位。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断定,这处冲水厕所距今已经2400多年,是中国历代宫城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类厕类遗存,更是我国考古发现的第一个冲水式厕所。

中国古代的厕所

吃喝拉撒,是人类生存无法避免的四大生理现象,随着生活环境的提高,吃喝已经越来越好,而拉撒的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观,在一些五星级的酒店里,那厕所的环境当真能称得上奢华。

不过我们将时间的光轴向前拉一下,就能发现,在几十年之前,厕所是很不讲究的。

一般都是在院子里的角落里,随便搭一个简易的小棚,然后在里面掏个深深的坑,坑前挖一个槽状斜条状细坑以方便蹲着如厕。

等到坑满的时候,必须得将粪便清理出,倒在田地里或者其它地方,那个味道几乎能弥漫方圆几里地。

当然,现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依然还是这样的环境,这也是为何从几年前开始,政府曾强调要强抓“厕所革命”的原因所在。

毕竟,厕所关乎着每个人,尽管它很有“味道”,却无人能离得开。

再将时间的光轴向前拉,古人的如厕环境更是简单到令人暗暗摇头,根据《周礼》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道路旁就会建有厕所,只是那时候的厕所,就是一个土坑。

由于当时地广人稀,等到这些坑填满粪便的时候,就会被废置,然后继续在下一个地方挖坑,循环往复。

有些贵族人家,自然不能在自己院子里随便挖坑,所以他们会将那个坑挖得相当大,但是这样一来,就会有危险,还是会危及生命的那种。

比如说春秋时期的晋景公,他就是在如厕的时候脚滑,一不小心掉进了粪坑里,结果被淹死了。

《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景公)如厕,陷而卒。

古代人如厕奇葩事

到了秦汉时期,贵族们的厕所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甚至出现了今日厕所的雏形,不仅出现了蹲式厕所,甚至还出现了坐式厕所。

西汉梁孝王墓内就曾有一个很先进的坐式厕所,这样一来,这种厕所也在大户人家得以普及,像晋景公那样失足掉进粪坑而淹死的情况就大大减少了。

不过厕所环境改观也只是权贵人家,一般的平民很难提高如厕环境,但困难可难不住有智慧的古人。

由于当时很多百姓家中会养猪,人们便将厕所建在猪圈的上面,美其名曰:圂厕。

人们在如厕之后,排泄物自然会掉进猪圈,这样一来,猪自然会把粪便当成食物,进而达到古人们所认为的良性循环。

只是这种环境长大的猪地位很低,别说祭祀的时候不会用,就连贵族都不会吃,正如《礼记》所言:君子不食绻腴,这里的“绻腴”就是指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猪。

不过如厕本身就是会有臭味的,越是封闭的环境,气味就越大,《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舞阳公主如厕式的奇葩事。

舞阳公主受不了厕所的味道,想到了用枣来塞住鼻子这一办法,有一次,一个叫王敦来舞阳公主家做客,上厕所时发现了这些枣,以为是主人贴心为如厕的人准备的,结果吃了个干净。

等到他出来后,才知道那些干枣是用来堵鼻子的……

除了王敦的重口味外,倪瓒则将如厕演绎到了极致。

冲水厕所的意义

元末明初的画家和诗人倪瓒,家中非常富有,但他却有非常严重的洁癖,尤其闻不得一点如厕时的味道,为此,他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建了一座“香厕”。

香厕是建在半空中的,可谓是空中楼阁,他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上土,中间则铺上洁白的羽毛。

这样一来,倪瓒如厕就出现了下面的场景:

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由此可见,古代富贵人家对如厕的环境要求还是挺高的,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我国古代冲水式厕所出现非常晚,甚至认为这种厕所是从国外传来的。

而陕西所发掘出的2400年前的冲水厕所,则证实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是绝对可以碾压其它地区的文明的。

毕竟冲水式厕所,那可要比挖个土坑先进多了,更何况直到如今,依然有些地方还没有用上这种厕所。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很多家庭都用上了冲水的马桶,这样的如厕方式,古代就没有了吧?

虽然古代没有现在这样的马桶,但在2000多年前,古人已经发明了石制坐便器。

这个座便器被发掘于梁孝王王后陵,现存河南永城芒砀山汉墓中,它是用石头精雕细刻的座便器,表面打磨的很光滑,前面还有防滑花纹脚踏,旁边有扶手,墙壁上还有引水的凹槽,得以引山泉水直接冲刷厕所。

这是不是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冲水马桶原理一致?

所以,我们可不能小看了古人的智慧,毕竟他们的很多发明,我们至今还在受益……

参考文献:《周礼》、《礼记》、《世说新语》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