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高铁“逆袭”之路:从冰天雪地跑到春暖花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高铁“逆袭”之路:从冰天雪地跑到春暖花开

引用
光明网
1.
https://tech.gmw.cn/2025-01/22/content_37812711.htm

高铁如同一条条大动脉,让全国各地紧密相连,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便捷流动,真正实现了千里通途、畅行无阻,朝发夕至、天涯若邻。

在享受高铁带来的便捷时,你是否曾想过,什么样的工程,才能被冠以“复兴”这样的名字?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邀请到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负责人周黎,听他讲讲“复兴号”的故事。


周黎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

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

中国高铁走上“逆袭”之路

周黎介绍,我国早在“八五”时期就启动了动车组研制工作,后来在国家顶层规划引领下,开展了引进、消化吸收,通过国内组装和国产化生产,逐渐掌握了部分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然而外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车厢之间无法互联,部件之间无法互用,标准之间“各自为政”,运行时间和运行环境也与中国差距很大,很多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些问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底层技术上,必须建立统一标准,形成中国自己的技术体系。

2012年起,我国动车组进入自主创新阶段。曾经“照猫画虎”拆解外国设备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正向设计”思路应运而生。从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研制,致力于确定高铁的“中国标准”。

“组织复兴号研制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不依靠别人。”周黎感慨道。通过每一次自己解决问题,一步步积累、一步步前进,最终成就了复兴号。

厚积才能薄发

复兴号从冰天雪地跑到春暖花开

身为“复兴号”研发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对于周黎而言,乘坐高铁不仅是出差旅行的方式,更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成了一位“挑剔”的“工程师乘客”,花时间费心思找问题。复兴号实验期间,他在车上一待就是两个礼拜。


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周黎正与同事们查看列车试验后转向架的状态

2016年7月,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线上实现了时速420公里的交会。中国铁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最终化成了那历史性的一瞬间。“根本来不及欢呼,就一秒多,确实就是一瞬间。”

如今,中国高铁正奔驰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通过特殊的防寒保暖和散热技术,哈大高铁克服冬夏之间80度的温差,在极端温度下安全稳定运行。有了先进的隧道挖掘和桥梁建造技术,沪昆高铁在地形复杂的西南山区,也能化“天堑”为通途。从巍峨峻岭走进无垠戈壁,从冰天雪地跑到春暖花开,中国高铁穿行其中,风驰电掣。


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列车

从“国内纵横”到“全球布局”

中国高铁如何驶向世界

截至目前,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超过6万公里。其中,中国高速铁路里程4.6万公里,超过其他国家高速铁路里程总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70%以上。高铁的中国标准也正迈向全球舞台。

周黎表示,要让中国标准“走出去”,需要因地制宜,区分不同策略。对于已有成熟标准体系的地区,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展示技术优势,争取市场份额;对于铁路建设基础薄弱的国家,在建设过程中全面推广中国标准,让我国高铁技术和标准在当地落地生根。

谈及心目中的科学家精神,周黎用八个字予以概括:“永不懈怠,持续创新。我们也在继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一步一步地,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擦亮中国高铁的名片。”

本文原文来自光明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