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渡赤水过程中的”苟坝会议”,毛泽东的坚持挽救了红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渡赤水过程中的”苟坝会议”,毛泽东的坚持挽救了红军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KKSO4K80556660T.html

在红军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一场关乎红军命运的重要会议在苟坝召开。面对攻打“打鼓新场”的军事决策,毛泽东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信念。他以辞职相逼,最终说服周恩来,成功阻止了一次可能带来重大损失的军事行动。

人们常说凡事就怕认真和坚持到底,有很多事情的失败抛出客观因素,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能真正的坚持到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自己有时候反思,过往的事情为什么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很多时候就是败在了没能“尽全力”这三个字上。最近在看毛泽东在遵义会以后指挥四渡过水的资料,除了钦佩主席的军事指挥艺术之外,在一件事情上特别钦佩主席在党的事业上对“尽全力”这三个字的体现的淋漓尽致攻打”打鼓新场”事件,通过这件事情也彻底的树立了毛泽东对红军的军事领导地位。

在红军二渡赤水重新占领遵义并瓦解国民党中央军的两个师之后,蒋介石开始觉得和红军打运动战不是对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挥国民党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效仿起了曾文正公的方式,“扎硬寨,打呆丈”,在红军四周部署部队,构建堡垒等永久半永久防御工事,企图困死中央红军。

这种防御攻击的作战方式,让红军无法发挥运动战的优势,一时陷入被动,该如何找到突破口呢?这时有一支驻扎在附近“打鼓新场”的黔军进入了视线,由于在国民党各地方派系中,黔军一直是属于战斗力比较差的部队,由王家烈率领,号称是双枪部队(一只步枪,一杆烟枪)。红军曾数次打败过王家烈领导的黔军,甚至有了 “遇到困难,就打王家烈”的说法。

打鼓新场当时是一个货物集散的镇,按照当时大多数红军将领的看法,攻打这个地方从军事角度胜算很大,而且还能获得很好的军事补给,因此在时任红一军团长林彪提出了之后,当时绝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个方案,唯独毛泽东。

根据遵义会议的决定,军事展战略方针由中央政治局集体决定,当时洛甫(张闻天)着急了很多人开会讨论,在当时,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和所处的高度属于众人皆醉我独醒,他的心中考虑的是如何在运动战中调动蒋介石几十万的围剿部队,实现战略转移。

当时毛泽东所处的环境有点类似于三体中的“面壁人”,政治局会议(会议地点在苟坝,史称苟坝会议)上所有人都在想着通过攻打“打鼓新场”获取胜利,补充军队,而他心中规划的是中央红军整体的战略转移方案,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是为了避免战略规划泄漏(在南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战略意图泄漏间接导致了汤坑之战的失败),他又不能讲出来,只是坚决反对。到了最后甚至说如果执意攻打,他就辞去“前敌司令部书记”的职务,来表明自己坚决的态度

毛泽东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甚至以辞职这种激烈的方式来表达抗议,但是政治局会议投票通过了攻打的命令,并批准了毛泽东的辞呈

此时此刻,按照常人的理解,这件事情我能说的,能做的全部都做了,甚至连自己的职务都丢了,要是后面产生什么不幸的结果也与我无关了。放在现代的职场上就是:什么事情我都讲了,对结果,我已无能为力了

但是毛泽东在会后虽然气恼,但是思来想去,觉得放任中央红军执行如此危险的任务是不行的,必须要阻止,必须要再想办法,再尽自己的努力去挽回。于是在当天夜里,去找了时任中央红军军事上的最后下决心者周恩来,再一次跟周讲了自己对于中央红军战略上的规划,以及攻打打鼓新场存在的风险。经过和周恩来的彻夜长谈,最后获得了周恩来的支持,并重新召开军事会议,取消行动。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在“打鼓新场”当时除了镇守的黔军之外,还有两股中央军向其靠拢,一旦攻击很有可能面临被包围的风险。在此事件后,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彻底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认可,顺势改组了中央红军的指挥方式,取消了军事活动由中央政治局集体开会投票决策的方式,重新由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组建军事领导小组,全面指挥红军作战。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看出,做成功一件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倾尽自己的全力,如果遇到一些困难就放弃了,或者觉的自己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就尽人事听天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效仿毛主席,只要最终还没发生,只要有一点点机会,就要不断的争取,不停的想办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