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载机能力超强的日本“龙骧”号轻型航母
二战载机能力超强的日本“龙骧”号轻型航母
在二战期间,日本海军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造策略著称。其中,"龙骧"号轻型航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艘排水量仅10600吨的航母,却搭载了惊人的48架舰载机,展现了日本海军在有限吨位内追求最大作战效能的决心。本文将详细介绍"龙骧"号的诞生背景、设计特点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
背景与设计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限制了各国主力舰的规模,但对10000吨以下的航空母舰没有作出限制。这一漏洞被日本抓住,于1927年度预算中编列了1艘8000吨级的小型航空母舰,后又将吨位放大到9800吨。
由于当时日本缺乏航母建造经验,决定采用"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舰体,并采用单层机库和平甲板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技术难点少,同时节省成本、建造速度也快。1929年11月,新航母便开工了,并命名为"龙骧"号。
设计特点
"龙骧"号为什么会采取平甲板设计呢?这源于建造"凤翔"号航母的经验。日本早在1921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凤翔"号,满载排水量10500吨,采用岛式上层建筑。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因此在建造"龙骧"号时,设计人员采用平甲板设计。
"龙骧"号的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 舰长:175.9米
- 宽:20.3米
- 吃水:5.6米
- 标准排水量:8000吨
- 满载排水量:10600吨
- 舰员编制:934人
- 动力:6台蒸汽轮机,6万马力,双轴,航速33节,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
- 武器装备:12架战斗机和24架攻击机,另有12架备用机,共计48架;6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8座四联装13.2毫米高射机枪
满载排水量10600吨的航母居然搭载了48架舰载机,这个数字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相比之下,美国的"独立"级轻型航母(满载排水量15100吨)只携带了30架舰载机,英国的"独角兽"号轻型航母(满载排水量20300吨)载机量也只有35架。
战争中的表现与改造
"龙骧"号自服役后就充当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急先锋,无论是在侵华战争中,还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给同盟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然而,如此充分利用空间搭载舰载机,带来的隐患也很大。在"友鹤事件"中,"龙骧"号因为干舷过低,汹涌的海浪涌入后部开放式机库,同时前方的飞行甲板和舰桥前壁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事后日本海军对"龙骧"号进行改造,将前壁改成了垂直设计,在前甲板上加装防浪板,并将后方的封闭式机库改为封闭式防水构造等。经过改造后,"龙骧"号的吨位增加到12700吨(满载排水量),但舰载机数量还是保持在48架。
最终命运
1942年,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龙骧"号被美国太平洋舰队"企业"号和"萨拉托加"号两艘航母的舰载机联手击沉,结束了其短暂而辉煌的服役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