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翔宇和毛奇,折射了当代社会体制内“隐规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翔宇和毛奇,折射了当代社会体制内“隐规则”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6A06IW100

江西万年县原县委书记毛奇事件和苏州工业园区马翔宇事件,虽然已经逐渐成为旧闻,但其所折射出的体制内"隐规则"问题值得深思。通过对比这两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社会体制下,干部选拔和晋升机制存在诸多复杂性和不透明性。

江西万年县的原县委书记毛奇事件,苏州工业园区的马翔宇事件,逐渐成为了旧闻。虽然完整的真相并未完全公布,一些事件的处理结局也未必如大众所愿。但,的确不再是新闻。也正是两件事件的热点过后,才有机会去并表反思。其中最令人不安的一种可能性,便是看到了地区体制内的一种学历差异或者说地区差异。苏州工业园区的清华大学硕士理科毕业生,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六年,没有升职。而江西万年县的普通学历的一种县领导,纷纷成为了书记、县长、副县长。咋看,是江西省的用人制度好,英雄不问出处,干部不问学历。而苏州这个中国最牛地级市,清华高材生也只能趴窝干活,不愧为是发达地区人才济济。

但真相果真如此么?我看未必。因为我知道也认识,江西省也有引进清华博士挂职,四五年都以及做了县长了。说明江西省那边也是特别重视清华高材生的。苏州、南京等发达地区也引进了不少的清华高材生,八零后的清华博士大多干到了副局级或副厅级干部。这说明了不论东西,都有对清华学子的高看一眼,重点培养。不论这种对清华学子的青睐是否合理,但我想,能够考进清华的年轻人,没点本事的话,绝不可能。这一点我自认为需要点点共识,否则还分什么985,211,双一流大学的不同录取分数线干嘛呢。否则为什么很多中学会以学生上榜清华、北大为核心办学指标呢?但要说清华学子都能成为体制内最优秀的一群干部,也未必。当然,说他们“不上路子”,也是无稽之谈。清华学生的低调、内敛,我这些年的观察,几乎是一种文化气质。而江西省万年县一众县领导都是极为普通的学校毕业,不能说他们都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但如果连一个985院校毕业的干部,那么对江西省引进人才和培养干部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也值得质疑。

所以,马翔宇事件和毛奇事件更多地折射了中国社会体制内干部升迁的“隐规则”。即干部提拔的考核机制,出了某种偏离。究竟什么样的干部值得提拨呢?不同的机构、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如何去发现和提拨真正能够干事、愿意干事、善于干事、勇于干事,能干成事的人。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地方都没有一套能够有说服力的体制机制。那么,这就存在很多的“隐规则”。不完全是潜规则,也不像公开的那样的显规则。而是一种介乎于明文规则和潜规则之间的隐规则。因为就如万年县的一众县领导,他们都经历了不同的基层工作,也经历了干部考察和公示,这些显规则。但问题是,为什么其他同样优秀的基层干部,包括一些名校毕业生,就无法纳入考察、升迁呢?我们也不能妄断每个人都是官二代,但就一层层、一步步被推荐,就特别考验一个人的能力、背景及性格。就是这些从起步开始的能力、背景、性格、心智的培育或掌握,就是一套复杂的家庭、学校、社会背景、组织环境等等要素发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边是无法说清楚的隐规则。马翔宇有高学历、名校背景、正直性格、清廉追求,但在苏州工业园那种已经体制化、隐规则化的工作环境中,或者在苏州市的体制环境中,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正直感,无法让自己的优势转化为个人发展的优势。毛奇者们也因有一套称之为官场能力的技艺或社会关系,最终被一步步推上了领导岗位。他们的劣势被某种体制规则给隐藏了。

所以,无论是苏州市马翔宇的落后感、受挫感,还是江西省毛奇者们当上领导岗位的发达感,都折射出当代社会体制内干部升迁的“隐规则”。很难突破,很难改变,甚至很难言说,不可量化,因为这就是体制、制度、机制这些抽象名词及社会真实运行过程中的“隐规则”所支配的。潜规则可以讲的清楚,显规则可以看得清楚,唯有隐规则,不可说、不可看,但是又可说,又可看。模糊得让人无力,真实得让人不可忽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