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狐氏:从霸主亲族到流亡他乡,缘何痛失卿士之位而草草退场?
晋国狐氏:从霸主亲族到流亡他乡,缘何痛失卿士之位而草草退场?
晋国的六卿制度是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取得辉煌胜利后建立的,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特有的军政架构。这一制度伴随了晋国长达180年,期间共有11个家族轮流掌控国家事务。执政者们或出于公心,或怀有私欲,共同奠定了晋国的霸业,因此有人说:“华夏文明源自春秋,而春秋大义则体现在晋国。”其中狐氏不仅是崛起最快的领袖之一,也成为覆灭最迅速的失败者,这背后又藏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晋国的公族中,六位正宗当中有两位。晋文公重耳少年时期广泛结交朋友,其中与狐偃、赵衰、贾佗、先轸和魏犨关系最为紧密,合称“五贤士”。他们对重耳忠诚无比,“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焉”。这五人不仅是重耳实现霸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晋国贵族发展的关键人物,而晋国的狐氏家族正是因狐偃而得以兴盛。
狐氏出自晋国的公族,原本姓姬,因为先祖被封于狐氏大戎,因此以地名为姓。重耳的母亲是翟家的狐氏女子,她是大夫狐突之女,还有两个兄弟:狐毛和狐偃。这二人不仅是重耳的舅父,还在晋文公称霸过程中起到了重要谋士的作用。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晋文公制定了庐之法,三军六卿的军事和行政体系在晋国正式建立。中军将由郤縠担任,中军佐为郤溱,上军将是狐毛,上军佐是狐偃,下军将由栾枝负责,下军佐则是先轸。这支领导团队毫无疑问地展现出卓越与团结,在晋文公的统治下,他们施展才华,为晋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这一团队同样展现了晋文公的权力制衡之道。五位贤士中有三人,另外三位则是在重耳即将回国争夺权力时的重要支持者。称他们为优秀,是因为当时楚国势强而晋国相对弱小,为了应对楚国的持续压力,晋文公任用贤能之士。在随后的城濮之战中,他们成功打败了强大的楚军。此外,他们被认为团结,也因几乎都是由同一个人——赵衰推荐而来。
父辈和睦相处,子孙却反目成仇。刘邦在汉朝初期有三位杰出的人物助他夺取天下,而晋文公也拥有三位帮助他称霸的英雄。狐偃擅长战略策划,正是他主张出兵参与城濮之战,此后还建议晋文公派兵援救周襄王,进一步提升了晋国在各国中的威望;先轸则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不仅具备谋略和思虑能力,还能有效地进行现场指挥;赵衰类似于萧何,是晋文公重要的内政顾问。
赵衰的公心与忠义令晋文公感到愧疚。从逃亡到成为国家之君,晋文公的成功离不开赵衰的耐心劝谏和毫不留情的支持。在设立三军将佐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赵衰,可是赵衰不仅拒绝接受,还推荐了另外几个人。他认为郤縠为人谦和而学识渊博,栾枝则深思熟虑,先轸具有谋略,而狐毛、狐偃在智慧上均不及自己。晋文公采纳了他的所有建议,这使得赵衰识人的才能成为佳话。
然而,这样的友谊并未延续到贤臣们的后代。狐偃之子狐射姑与赵衰之子赵盾成了政敌,最后狐射姑被赵盾驱逐,结果胡氏在晋国就此消失。当然,此时无论是赵衰还是狐偃都没有预见到这种局面。在狐偃去世之前,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为了回报赵衰的谦让,晋文公在周襄王二十三年(前629)进行扩军,并强迫任命他为新下军将。不久之后,他又一路提升至中军佐,与元帅的位置仅差一步之遥。
随着晋文公的旧友们相继去世,赵衰并没有表现出老臣的骄傲自满,反而甘愿在好友先轸之子的领导之下继续生活。作为一个活得最长且享有美名的人,赵衰为其儿子赵盾赢得了巨大的声望。此外,看似命中注定的赵盾也应运而成为晋国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与父亲同列负责中军的将领先且居,上军将栾枝和上军佐胥臣同时离世,使得受到打击的晋襄公被迫重新提拔其他人担任这些职位,而这最终成为狐氏覆灭的开始。
为了争夺权力,狐氏衰败而赵氏兴盛。作为狐氏和赵氏的首领,狐射姑与赵盾最初之间并未产生明显的矛盾。可能是因为狐射姑缺乏出色的政治才能,加之狐偃在世时并没有将儿子提拔为军事将领,而狐狸射姑也未因父亲去世而晋升至高位。不仅仅是狐射姑,像赵盾、先且居之子先克以及栾枝之子栾盾等在晋文公时期崭露头角的重要人物后代,此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接手父辈留下的权力。然而,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传来:晋襄公计划任用一批老臣。
晋国的将领们各占其位,而现在八个职位中突然减少了四个。在晋襄公的初步计划中,士榖负责中军,并由梁益协助;箕郑父则掌管上军,由先都辅助。这些都是历史悠久的贵族,起源于晋惠公、晋献公乃至更早时期,他们对这样的任命表示强烈不满,因为新兴势力如赵盾等人并不被他们所认可。三代为将的先克首先向晋襄公提出挑战:“狐、赵之勋,不可废也”。
先克的这番话让晋襄公改变了他的看法。确实,父亲与他的统治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并不是因为老贵族们的支持。于是,他对任命进行了调整:狐射姑担任中军将,赵盾为中军佐,先克担任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荀林父则是下军将,而先蔑则成为下军佐。这些人选反映了晋襄公作为国家领导者应有的制衡意识,各方对此次调动都表示相当满意。
很快,狐射姑感到相当不满,因为曾出访楚国的大夫阳处父回来了。他是晋襄公的老师,晋襄公对他十分尊重。在得知狐射姑被任命为中军将领后,阳处父立即提出更换为赵盾,并成功说服了晋襄公,这使得狐射姑心生怨恨。赵盾担任中军将不到一年,晋襄公便去世了。尽管俢哀留下了继承人夷皋,但因其年幼无法处理事务,所以赵盾与狐射姑想要另立新君。然而,由于对于人选存在分歧,两人最终关系破裂。
辞职逃避,狐氏消失。“秦国强盛且邻近,公子雍才华横溢,并且他的母亲贤良淑德。”赵盾的理由更加令人信服,但狐射姑不甘心屈居于赵盾之下。特别是在得知他派往陈国迎接公子乐的队伍被赵盾截杀后,他愤怒异常,认为阳处父与赵盾勾结才导致自己失去了中军将的位置。因此,他一时冲动,让族人狐鞫居去暗杀阳处父。
这次冲动的行为证明了阳处父的建议是正确的,而证据材料恰好是阳处父的生命。与狐射姑相比,赵盾在政治才能上确实更为出色。他没有因为狐鞫居杀害了阳处父而急于追究狐射姑,而是在为晋襄公和阳处父安葬后仅仅惩罚了狐鞫居。然而,狐射姑却感到恐慌,自知理亏,他甚至迅速逃跑。
狐射姑曾说:“赵衰如冬日之阳;赵盾则似夏日之阳。”在她看来,与父亲建立深厚友情的赵衰是寒冬中的一缕暖阳,温柔而令人感到心醉神怡,而同僚赵盾就像炎热的夏天,炙烤着自己和晋国。为了生存,狐射姑不得不放弃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尊严和家族的荣耀。
狐射姑的出逃为赵盾成为权臣清除了最大的障碍。狐射姑的祖辈如狐毛和狐突都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并且与晋文公有着血缘关系,地位高于赵盾。然而,狐射姑主动让步后,赵盾安排自己的心腹臾骈将她的家人和财产送走。有趣的是,在他们共同上位期间,曾发生过狐射姑鞭挞羞辱臾骈的事件,这一矛盾赵盾自然不能不知。甚至连臾骈手下的人也想趁机杀掉她,但臾骈却没有这么做,他反而说道:“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
赵盾成功取代狐射姑成为新的执政者,阳处父的建议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最终还是因为赵衰的人际交往技巧。赵衰的谦逊和美德使他赢得了文公和襄公的尊重与信任,而阳处父之所以能够给予关键支持,也是因为之前受到过赵衰的提拔。即便狐射姑杀掉阳处父,也无法重新掌握执政权。而当赵盾派遣臾骈送回狐射姑家族成员及其财富时,可以说是达到了双重效果。如果臾骈真的因旧怨杀死狐射姑,他可能会得到臾骈忠诚于他的承诺。然而如同臾骈所说,赵盾留给了狐氏最后一丝情面,他自己也不会做出多余行动,因为这也意味着狐狸家族在晋国再无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