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太极拳的中正 | 身体的中正、手法的中正和内心的中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太极拳的中正 | 身体的中正、手法的中正和内心的中正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3370002_121124679

导读:太极拳讲究"守中用中",其中"中正"是其核心要领之一。本文从身体、手法和内心三个维度,深入解析了"中正"在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表现。

武术讲究"守中用中",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是"中正安舒、八面支撑"。杨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曾说:"站住中定,往开里打。"孙式太极拳名家孙剑云则认为:"太极拳的要诀,'中和'二字尽矣。"更有歌诀云:"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辨。"这些言论,都强调了一个"中定"的问题。

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指出,"中定"在太极拳练习中有着严格的要求。这里的"中"指的是中心、中点、中枢,是力的发源点;"定"则是保护和维持的意思。在练习过程中,必须保持一个中心点或中枢的概念,并守住这个点,以确保纵向轴的稳定。

太极拳的预备式要求立身中正,身体自然直立,这体现了"中定"贯穿整个练习过程的重要性。"中定"不仅是维持自身平衡的基础,也是由内而外、由意识而形的感念形成的根基。只有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在练习中实现虚实变化的随心所欲和多样化。

在练拳时,不仅要保持身体的中正,手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中定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意识的中正。这个意识上的中正,即"守中",是杨式太极拳特别强调的。只有明确了中心点,保持了中心点的平衡和虚实变化,才能理解太极拳中"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要求。

如何在练习中实现"中定"呢?关键在于"用意不用力",即练习的重点在于内在而非外在。"中定"不仅体现在外形上,更关键的是在"用意"上的体现。"不用力"并非完全不用力,而是避免使用拙力,强调"守中"。在推手等实战练习中,更需要体现出"中定"、"守中"、"用中"和"避中"的概念。

杨式太极拳的练习,首先要求身法的中正,其次是手法的中正,最后是内心的中正和中定。这三者的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动作外形和理念。只有保护住自己的"中定",维持住"中心"和"中枢",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虚实的变化,产生各种动作变化。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中定"的意识对动作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守住了"中定",也就是守住了自己的阵地,才能根据对方的动作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正如杨露禅宗师所说:"站住中定,往开里打。"这里的"往开里打"并非从里向外打,而是指在守住自己中心、中枢的同时,理解对方的"中定",避开对方的"中定",从而能够自由发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