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嘉庆越努力,清朝越糟糕,两方面分析,嘉庆是如何拖垮清朝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嘉庆越努力,清朝越糟糕,两方面分析,嘉庆是如何拖垮清朝的?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4417058_121142251

嘉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本文从改革、用人和政策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嘉庆皇帝如何在努力中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嘉庆皇帝是清朝第七位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虽然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嘉庆皇帝为人谦和、宅心仁厚、勤俭朴实、关心民生。
《清史稿》评价嘉庆皇帝在位期间力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勤政爱民,没有丝毫昏聩。

嘉庆皇帝天不亮便开始处理政事,每遇出行还会提前把奏折批阅完,出巡过程中,如遇到百姓拦轿喊冤会立即停下询问情况并着力解决,事后还会询问负责官员解决情况。
如此明君,本应该获得历史的一致好评,但嘉庆皇帝也只得了一个“仁宗”的评价。
嘉庆一朝前承“康乾盛世”,后起“鸦片战争”,甚至有史学家称清朝衰败始于嘉庆,谓之“嘉道中衰”。
嘉庆皇帝究竟做了什么,让清朝由盛转衰?

改革浮于表面,纲纪混乱

嘉庆亲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惩治大贪官和珅。
和珅被抄家时,抄出约十亿钱财,相当于朝廷约十五年财政收入。
嘉庆大怒,清理和珅党羽,并整顿吏治,一时间朝野贪腐之风有所收敛。
但嘉庆并没有继续深化改革,只是浮于表面功夫,重用清廉官员,自己以身做则崇尚简朴,但未建立反贪腐制度及政策,导致“和珅”的严打之风过去后,各级官员又开始敛财自肥。

早在乾隆时期,随着乾隆六下江南挥霍无度时朝廷贪腐之风就已日渐增涨。
到了嘉庆一朝,吏治日渐混乱,纲纪败坏,百姓生活艰苦。
在嘉庆皇帝执政期间,发生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诸如兵部大印丢失、贫民闯进皇宫行刺皇帝、太监在宫里养羊、小贩在皇宫里开集市等等,这些足见当时朝廷内部疏于管理,吏治混乱之程度。
乾隆时期,靠着雍正皇帝攒下的财富,大清国出现最后一个盛世景象。

此时西方国家刚刚爆发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不断革新。
同时期的清朝虽然仍是强国,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到了嘉庆时期,国家面临的危机就更加严峻了,内有农民起义,天灾不断,农业受创,官员贪墨钱财,外有西方国家国力日增,逐渐威胁到清朝地位。
此时国家面临严峻的危机,但嘉庆依旧奉行祖宗家法,不思变革,最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嘉庆本人杜绝奢靡,生活节俭,五十、六十大寿不许庆贺,不许官员进供礼物.尽管他也惩治了一些贪官污吏,轻摇赋税,但清朝的顽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政治上最重要、最长效的贪腐惩治制度也没有出台,国家贪腐日渐严重,嘉庆皇帝每天忙忙碌碌却是无用功。
嘉庆越整治,国库越亏空,中央财政紧张,地方官员人浮于事;经济上民营经济不发达,农业经济受天灾影响不堪一击等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变;民生上百姓赈灾钱款被贪墨,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农民起义接连爆发,大清逐渐由盛转衰。

因循守旧,不善用人

嘉庆皇帝登基时,只是名义上的皇帝,真正的实权还是掌握在太上皇乾隆的手里,因而此时的嘉庆帝大小事都需请示乾隆,不敢有太多个人主见,事事依照先例、祖制而行,直至乾隆病逝后,嘉庆才算是真正亲政。
嘉庆在乾隆众多皇子中也不算是最优秀的,但却是缺点最少的。嘉庆也从小养成了遵循旧制的守成思想,虽无大功却也无大过。
亲政后的嘉庆也基本遵循旧制,但国家境遇已不同往日,同样的制度早已不再适用。

嘉庆与爷爷雍正一样,是个工作狂。但雍正皇帝清楚的知晓国家处于艰难时刻,自己接手的是一个国库连年亏损的大清国,因而雍正锐意改革,重用李卫等改革派。
嘉庆帝并无治世之才,治理国家基本靠儒家的“道”,以及沿袭先祖旧制,嘉庆本人则缺乏探索精神。
嘉庆皇帝重用王杰、朱畦、董诰等人,基本上也都是乾隆时期的旧臣,这些人与嘉庆年龄差距较大,也非坚定的改革派人士。嘉庆在他们的影响下并未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清的弊病也就这样越积越深。
嘉庆帝最令人知晓的也就是诛杀贪官和珅。

和珅虽是巨贪,道德品质败坏,但和珅能在乾隆一朝手揽大权,从一个落魄小子一跃成为朝廷首辅,乾隆甚至将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与和珅结亲,足见和珅能力不凡。
而且和珅得乾隆庇护几十年,乾隆在世时,嘉庆贵为皇帝都不敢查办和珅。
和珅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能迎合领导,揣摩圣意上。
和珅的文化素养也非常高,和珅精通满、蒙、藏、汉四语,记忆力也很好,且擅长随机应变。
在政务处理上,和珅也是一把好手。
乾隆年间,和珅曾在赈灾一事上展现出过人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外交上,和珅在接见英国使臣时不卑不亢,被英国使臣称是完美政治家,这样的能臣因为贪污直接被嘉庆皇帝弃用并清算。

和珅曾谏言嘉庆帝开放通关口岸,促进民间经济发展,以此缓解朝廷税收压力。
如果彼时嘉庆帝能采纳和珅的建议,想必也不会出现后来的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了。
在嘉庆帝看来,人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道德不好,即使能力再强也不能用。
嘉庆皇帝所重用之人也基本是道德水平高,一生清廉之人。
嘉庆皇帝在重要问题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及魄力来解决国家问题。
因而即便其广开言路、治理河道、减免税负,剿灭天理教都不为人熟知,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大清朝在嘉庆的治理越来越糟糕,其所有的功劳都没有办法抵过。

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始于雍正时期,到了乾隆时期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四个通关口岸只保留了广州一个。而后再到嘉庆时期,则继续沿用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差距越来越大。
乾隆时期国家富足,中国也是农业大国,生产生活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但到了嘉庆时期,连年的天灾、粮食歉收,农业经济受到重创。国家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又导致民间经济不足,朝廷官员贪污腐败严重,百姓生存苦不堪言,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民间接连爆发了几场农民起义。诸如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等等,甚至起义军打进紫禁城威胁到皇朝安全,朝廷不得不派兵镇压,国家军费支出暴增,嘉庆查抄和珅获得的大量钱财一年便花光。
多重影响下,大清国库日渐亏空。

此时的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的加速时期,生产力大幅提升,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即便嘉庆皇帝已经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但为保皇权稳固,仍继续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不顾百姓的水深火热,只是象征性的赈灾安抚百姓,治标而不治本。
然而事实证明,闭关锁国并不能阻止外来侵略,嘉庆皇帝无论再怎么勤奋,终究阻挡不了时代的洪流。

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启,技术的提升带来生产力大幅提升,英国从此国富民强,称霸世界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清朝却越来越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嘉庆死后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终究是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时代逐渐拉开序幕。

结语

嘉庆皇帝在德行上确实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崇尚简朴,勤于工作,爱民如子。
他甚至还曾颁发过“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治理河道,改革官风以期能为老百姓过上好生活。但无奈大清国到嘉庆手里已是危机四伏,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一个锐意改革的明主,而非嘉庆皇帝这样的守成之主。
虽然大清国在嘉庆帝手中走向衰弱,但却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嘉庆皇帝一人身上。

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更替有着必然的走向,当世界历经了长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后,生产力的提高将是必然的结果,农业经济的不断积累也必将会推动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这些都是顺应趋势带来的变化。
历史前进的方向不会因某一个人一件事就发生转变,即便是一个国家的掌权人也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嘉庆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的集权统治,逆势而行,抵制商品经济发展,抵制开放国门与世界交流,最终落后于世界,被西方列强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清实录》
《清朝野史大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