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忧郁时,该听悲伤音乐?心情感觉更好?爱听悲伤音乐的人是这样的
为何忧郁时,该听悲伤音乐?心情感觉更好?爱听悲伤音乐的人是这样的
为什么人在伤心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听悲伤的音乐,而不是快乐的音乐?为什么有些人即使不感到悲伤,也特别喜欢听悲伤的音乐?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
我们通常都希望生活得快乐一些,但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人听音乐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忧郁、悲伤的曲目。如果你不信,不妨翻看自己的播放列表,看看是否包含了几首悲伤的曲目。
从常理来看,听悲伤的音乐似乎会让人更加忧郁,但为什么人们还会选择这样做呢?这种行为是否意味着他们具有所谓的"受虐倾向"?实际上,科学研究发现,这种行为背后存在一套复杂的心理活动。
悲伤音乐的感受
悲伤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所有人都能感知和表达它。因此,即使你不是音乐专业的,也能感受到音乐中传达的基本情感。例如,下面两段乐曲,你能分辨出哪首是悲伤的,哪首是愉悦的吗?
大多数人应该都能正确识别出第二首是悲伤的音乐。这表明我们在听音乐时,确实能够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虽然悲伤音乐自然会唤起悲伤的情绪,但大多数人即使知道这一点,仍然喜欢听悲伤音乐,甚至比快乐音乐更喜爱。这种矛盾的现象一直吸引着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的研究兴趣。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已经发现了一些原因和心理机制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为什么喜欢听悲伤音乐?
人们对悲伤音乐的喜爱,目前的研究可以综合分为三个方面的解释:情感出口、生理诱因和审美与回忆。
1. 情感出口
小时候,不开心时,我们可以放声大哭或发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哭闹被视为幼稚的表现。为了维持成熟坚强的形象,"哭泣行为"逐渐被隐藏和遗忘。然而,"哭泣行为"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悲伤情绪"就不存在了。
当偶然听到一首悲伤的音乐时,它就像一条温柔的小溪,缓缓地将内心的悲伤情绪带出。这种体验类似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通过音乐与艺术来净化心灵,平抚悲伤"的概念。在音乐与艺术中,让伤感与恐惧得到释放,重新恢复正常心理。
为什么听悲伤的音乐比听快乐的音乐更能带来安慰呢?这是因为悲伤歌曲往往在描述作者或某个人的悲痛遭遇。听悲伤的音乐,就像是在听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的故事,把失恋、孤单、寂寞、失意等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代替自己说出无法言说的话语。这种共鸣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认同原理"。
事实上,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面对痛苦和悲伤的事情,只是这些事情太琐碎和频繁,人们已经无意识地将其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已经习惯性地忽视了这些痛苦,但它们确实是我们生活中真实体验的一部分。因此,悲伤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更贴近现实,更容易引起共鸣。同时,听悲伤音乐也提供了一个安全和可控的空间,让我们能够处理和探索自己的悲伤情感。
2. 生理诱因
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音乐通过声波传递到耳朵,在耳蜗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听觉丘脑、杏仁核和眶额皮质等神经通路。杏仁核是掌管情绪的重要区域,这表明音乐和情绪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此外,音乐还能激活"腹侧被盖区"(VTA),这是分泌多巴胺的主要区域,多巴胺会让人感到愉悦。
虽然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悲伤音乐可以直接激活多巴胺的分泌,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卫·休伦博士发现,在听悲伤音乐时,人体会释放另一种物质——催乳素(Prolactin)。催乳素能带来平静、抚慰和满足的心情。这种抚慰感与血清素带来的幸福感不同,催乳素更像是一种应对悲伤的能力,帮助人们在伤痛中振作起来,缓解失落和悲痛。
此外,还有研究认为,听悲伤音乐就像模拟真实的悲伤情绪,让我们能够在这种情绪中学习,增强对他人的同理心,并尝试对悲伤做出各种反应。这种学习过程可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真正的损失,而大脑会通过释放多巴胺来鼓励这种行为。
3. 审美与回忆
研究表明,听悲伤音乐所唤起的"悲伤情绪"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紧张的悲伤"、"平靜的悲伤"和"感動的悲伤"。其中,"紧张的悲伤"是负面的,让人感到痛苦;"平靜的悲伤"是正面的,具有较低的唤醒度;而"感動的悲伤"是三种悲伤类型中唤醒度最高,且伴随愉悦感的,这可能是人们喜爱悲伤音乐的主要原因之一。
听悲伤音乐唤起的是一种极致的"审美情绪",包括感动、颤栗和流泪。欣赏悲伤音乐带来的美感而感到愉悦,这与许多催泪电影的道理相似。人们选择看催泪电影,不是因为它有多"悲伤",而是因为它有多"美丽"。因为悲傷的情绪渲染張力比起其他情緒來的強烈,因此人們更能在悲傷作品中體會它。"審美情緒"越強的人越容易感受到這份"淒美的愉悅感",同時也越愛悲傷的音樂。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悲伤音乐除了唤起"审美情绪",还会唤起"怀旧"。听着悲伤的旋律,许多过往的回忆也会慢慢浮现,带来几分感慨和思念。虽然这些回忆可能有些伤感,但它们都是正向的。音乐结束后,心情也会随之变好。
结语
当然,不同人对悲伤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有少部分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喜欢悲伤音乐。喜欢听悲伤的音乐并没有好坏之分。据调查,不同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个体对悲伤音乐的喜爱程度。具有同理心强、情绪渲染特质,或是怀旧和内向的人,更容易喜欢上悲伤音乐。
然而,不管是什么性格,选择听悲伤音乐的心境基本是一致的。人们最常在负面心情时听悲伤音乐,其次是感到孤独的时候,之后才是在怀旧和放松的时候。
根据前面的观点,一个人如果经历了重大挫折后,适当听一些伤感音乐是有益的。不过,选择悲伤音乐也要选得对。如果不斷聽「毀滅、黑暗、萬年孤寂」這類的黑暗悲歌,反而容易起到負面作用。因為這就是屬於前面說的「緊張的悲傷」,讓人越聽越難受。
拿大家應該都聽過的情歌天後的歌舉例,像梁靜茹的《分手快樂》這類的歌,雖然眼淚掉了下來,但卻能從音樂中把情感釋放出來,甚至體會到當中的美感,心情才會變好。
因為悲傷歌曲聽的不是悲傷,而是寧靜、美麗和慰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