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近百年 武汉的湖泊资源为何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变化的背后需要反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近百年 武汉的湖泊资源为何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变化的背后需要反思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2590865_121624985

武汉,这座被誉为“百湖之城”的城市,其湖泊数量从解放初期的127个锐减至如今的38个,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令人深思。湖泊的消失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更对城市内涝和防洪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武汉湖泊变迁的历史与现状。

武汉每年都要遭遇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是武汉每年的特有气候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几年的梅雨季节,武汉在会阶段性的出现城市内涝,而城市内涝的同时,防洪的严峻性和城市的内涝并存,武汉的排水系统,基本是将城市内涝的水排到长江,但是长江的水位逐渐抬升,每年长江水位上升的时候,武汉和汉口两岸的江滩公园都有被迫关闭的时候,某些年一度面临水漫金山的危险境遇,虽然最终没能得逞,出现这样的险境,除了长时间的雨水侵蚀,武汉的湖泊蓄洪能力值得反思。

2020年、2016年以及2012年,武汉城市遭遇严重的城市内涝,城区多处区域被淹,城市的扩大,湖泊的变迁,给武汉带来的环境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抱怨的是为何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如此脆弱,但是有没有想到,这些被淹的区域,曾经本来属于江河湖泊,我们霸占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生存空间,在城市排水系统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遇到极端天气,大自然一定会以它们的方式,从人们手上重新找回属于他们的乐园,人定胜天最终抵不过天灾。

我们从地图中,可以窥见武汉近百年来,湖泊变化的痕迹。

100多年前,东湖属于沙湖水系,在《沙湖志》中,东湖和沙湖并称为大小沙湖,原本东湖和沙湖是相通的,但是在清朝晚期,张之洞组织修筑大堤才将二者分开,现在的沙湖面积不到曾经的三分之一。

东湖的面积变化不是很大,除了部分港湾、港汊有一定面积的缩小,东湖沿岸的区域有一定的瘦身,其他区域的变化并不是很大。

南湖面积变化非常大,在清朝中后期开始,就大量修建铁路,车站,兵营,就有一定程度的填湖,据历史资料纪录,在1936年,在老南湖一片开拓,荒凉芦苇滩上,建设军用机场,取名南湖机场。解放后,机场扩建,围湖造田,以及城市开发建设,南湖进一步缩小,目前南湖区域,是曾经的三分之一,而南湖容易积水的区域,都是曾经的湖泊以及芦苇地。

汉口区域水面积变化最大的非后湖莫属,据历史记载,明朝成化二年,气候极为反常,导致汉水在汉阳县决堤,改道从龟山北入江,将汉阳北部地区分娩出一个汉口,原汉水故道在汉口北部逐渐淤积成一座长形状的湖泊,取名为后湖,从地图的对比而言,现在解放大道以北基本就是老后湖以及老后湖芦苇聚集处,现在汉口区域的小湖泊,都是老后湖的残余部分。

而汉阳,在曾经是一片水的世界,在100多年前,仅有龟山南麓一小片,汉阳大道和琴台大道一部分为陆地,其他区域绝大部分都是水域,而现如今,无论是后官湖,还是墨水湖,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湖泊面积出现这样大幅度变化主要在两个时期,一个时期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时的中国,为解决粮食问题,争抢恐后向湖泊要粮食武汉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围湖造田,还有一次,在上世纪90年代后,市政建设和房地产不断升温,大量的湖泊资源被吞噬,武汉所存不多的湖泊在劫难逃,特别是武汉开启诸多新城的开发和建设,为了区域的城市发展,填湖的案例不胜枚举。

武汉曾经著名的湖泊,比如范湖,杨汊湖,曾经非常美丽,如今只剩下地名了,曾经的美丽风景一去不复返。

湖泊资源是我们全民族的资源,也是我们长辈留下来的资源,更是我们后代的自然资源,虽然,从目前来看,我们的湖泊面积,以及消亡的湖泊,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每当遇到极端的天气,武汉城市必然出现内涝,其实事出有因,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不是将青山绿水换做金山银山,但是从现在开始,保护湖泊资源,人人有责,为我们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风光,是我们这代人以及下一代的人,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武汉的内涝和抗洪问题,未来将困扰了武汉人,同时武汉的自然湖泊资源,未来越来越多成为回忆,成为一代人的记忆,青山绿水的反噬,金山和银山的修复,也回不到曾经的过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