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
云南省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云南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简称“滇”。
地理环境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相差很大。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4%,高原、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0%,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最高点是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镇南河口,海拔76.4米。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滇池、抚仙湖等自然景观闻名遐迩。
气候特征
云南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性气候,兼具低纬度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存在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立体气候特点显著,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无霜期长。
区划与人口
云南下辖8个地级市(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普洱市、保山市、临沧市、丽江市、昭通市)和8个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口约4829.5万。
交通状况
云南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接合部,历史上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经过云南境内。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三条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一是西路通道,直达仰光;二是中路通道,通往缅甸、老挝、泰国并延伸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是东路通道,通往越南河内、海防及其南部各地。2009年,中越双方联合设计建造的中越红河公路大桥正式通车。
自然资源
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水能、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还有“药物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之称。地热资源以腾冲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天然温热泉约700处,居全国之冠。
文化遗产
云南拥有5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三江并流、云南石林(中国南方喀斯特)、澄江化石遗址。此外,还有2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傣族剪纸(中国剪纸)、格萨尔。
旅游景区
云南拥有8个AAAAA级旅游景区: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风景区、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雪山景区、丽江市古城区丽江古城景区、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普达措国家公园、昆明市盘龙区昆明世博园景区、保山市腾冲市火山热海旅游区。
文化艺术
云南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纳西族的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比甲骨文还要原始。音乐戏曲方面,纳西古乐被誉为“音乐化石”,起源于14世纪。绘画艺术方面,丽江壁画和沧源崖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民族与宗教
云南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5个特有民族。少数民族信徒达90%以上。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
特色民族
- 纳西族:人口约32.6万,集中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相邻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山区畜牧业比重大。“丽江马”蜚声海内。普遍信奉东巴教。长篇史诗《创世纪》,用东巴文撰写的《东巴经》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白族:人口约193.3万,主要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语属汉藏语系。主要崇拜“本主”(即村社神)。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鸡足山建筑群有鲜明的白族特点。
- 傣族:人口约126.1万。主要生活在云南省。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普洱茶”中外驰名;橡胶等作物发展较快,水果品种丰富。傣语属汉藏语系。傣文是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普遍信奉上座部佛教,仍保留信仰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
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共同塑造了这个省份独特的魅力,使其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