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写篆容易识篆难”,学习篆书如何过古文字这一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写篆容易识篆难”,学习篆书如何过古文字这一关?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04/18/7839659_1143753801.shtml

篆书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独特的形态和深奥的内涵一直让学习者望而生畏。"写篆容易识篆难",如何突破古文字识别这一关,是每个篆书学习者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学习篆书的有效方法和实用工具,帮助您轻松掌握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1. 以《说文解字》为根本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

查检《说文》,大多数人感到难以释读,这主要是不明其体例所致。《说文》首创汉字部首,按“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因此,部首是打开《说文》的钥匙。熟悉《说文》部首,利用部首记忆篆书的结构,有益于我们查检篆书的归属。从部首入手,再了解其说解。

《说文》的说解,是给小篆所作的注释,言其“某也某也”是诠释字义;言其“象某形”、“从某从某”、“从某某声”是分析字形;这两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言其“某声”、“读若”、“某某切”是字的标音,这是全书的基本体例。姚孝遂著的《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详尽介绍了《说文》的有关内容、体例和部首等,初学者可与《说文》对照参阅,对于理解和掌握《说文》一书的内容会有所帮助的。《说文》的版本要以中华书局1964年、1977年新印本即以清陈昌治据孙星衍本为底本改刻的缩印本最为恰当。

对初学者还须指出,查篆字切忌仅仅翻看《说文》,单纯地对号入座,只取形体不顾音义,这样很难说出准确程度。清代素有“说文四大家”之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桂馥的《说文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是研究《说文》的总结,各有所侧重。最好的注本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形音义三者并重,是《说文》相佐的工具书。对读通《说文》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初学者要深入得法,尚须参阅上述专著,才能真正弄通、弄懂篆字。

2. 以“六书”理论为指导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的意义主要依从《说文》所举字例的说法。从《说文》中了解篆字的形、音、义,首先必须了解“六书”的原理,通过“六书”的提示,可以提纲挈领,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学习篆书要掌握“六书”,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字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自然获得解决。有关“六书”的基本原理可参看唐兰著的《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及裘锡圭著的《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3. 强记特殊的篆法

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是识篆的最大障碍。为辨别楷篆的正误,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针对篆楷字形的差异和用字等情况,编过不少口诀,如元应在编撰的《篆法点画辨诀》、清朱之蕃的《篆书偏旁歌诀》,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韵歌诀》(收入《说文大字典》)等都是极为适应习篆入门的参考书。读之上口,易于记诵。初入门者不妨在诵读之余加以理解,逐渐掌握篆字形体,排除障碍。

4. 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习篆

古文字学是一门比较艰深的学问,往往开始容易深入难。关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比如从《说文》中查出某个字的形体,知道了这个字的音义,还要了解这个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以及这个字和同时代其它字的横向关系(这里只指特殊情况下的字),重要的是把它放到所写内容中看看是否文义贯通。这样似乎不易,但是日积月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兰先生六条戒律

三十年代,唐兰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古文字学,针对当时个别人的不良学风,为古文字研究设了六条戒律:

  1. 戒硬充内行:凡学有专门。有一等人专喜玩票式的来干一下,学不到三两个月,就自谓全知全能,便可著书立说;又有一种人,自己喜欢涉猎,一无专长,但最不佩服专家,常想用十天半月东翻西拣的工夫做一两篇论文来压倒一切的专家,这种做学问,决不会有所成就。

  2. 戒废弃根本:研究古文字必须有种种基础知识,并且还要不断的研究,尤其要紧的是文字学和古器物铭学。有些人除了认识若干文字,记诵一些前人的陈说外,便束书不观,这是不会有进步的。

  3. 戒任意猜测:有些人没有认清文字的笔画,有些人没有根据精确的材料,有些人不讲求方法,有些人不顾历史,他们先有了主观的见解,随便找些材料来附会,这种研究一定要失败的。

  4. 戒苟且浮躁:有些人拿住问题,就要明白。因为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穿凿附会。因为穿凿得似乎可通,就自觉新奇可喜。因新奇可喜,就照样去解决别的问题。久而久之,就构成一个系统。外面望去,虽似七宝楼台,实在却是空中楼阁。最初,有些假设,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后来却成了系统,就居之不疑。这种研究是愈学愈糊涂。

  5. 戒偏守固执:有些人从一个问题的讨论,牵涉到别的问题,因而发生一些见解,这种见解本不一定可行,但他们却守住了不再容纳别说。有些人死守住前人成说,有些人回护自己旧说的短处。这种成见,可以阻止学问的进步。

  6. 戒驳杂纠缠:有些人用一种方法,不能彻底,有时精密,有时疏阔,这是驳杂。有些人缺乏系统知识,常常无处入手,研究一个问题时,常兼备各种说法,连自己也不明了,这是纠缠。这种虽是较小的毛病,也应该力求摆脱。

以上观点很值得我们遵循和借鉴,详细内容可见李学勤著的《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出版)。

识篆工具书

识篆是一门学问,绝不可草率从事,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掌握篆字并不是难事。为了帮助初学者准确无误地识篆和书写,开列书目如下:

工具书目

  1. 《说文解字》 [汉]许慎撰 中华书局
  2. 《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清代书家篆隶字集》 [日]北川博邦 西泠印社
  4. 《小篆疑难字字典》 王同愈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5. 《作篆通假校补》 王福庵著 四泠印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