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如何进行"股权"转让?
个体工商户如何进行"股权"转让?
个体工商户作为我国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其转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虽然个体工商户不能像公司那样进行股权或股份转让,但可以通过资产转让、变更经营者或转为有限公司后再进行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类似效果。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个体工商户"股权"转让的具体操作方法。
个体工商户不能进行"股权"转让
关于个体工商户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典》的两条规定中:
- 第54条:"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起字号。"
- 第56条:"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
从这两条可以看出,个体工商户本质上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既然是一个人,那肯定是不能买卖(转让)的,要不就是"贩卖人口"了。既然是一个人,肯定也不能按照比例转让,总不能把一个人的头转让了,身子不转吧!另外一点,股权、股份是有限公司的专属称谓,个体工商户是不能称股权或者股份的。
因此,个体工商户本质上是不能进行"股权"转让的。
个体工商户的转让方式
虽然个体工商户不能进行"股权"转让,但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类似效果:
1. 资产转让
个体工商户虽然不能转让,但其名下的资产是可以转让的。具体操作是将个体工商户名下所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房租、货物等全部打包折算成价格后进行转让。
2. 变更经营者
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上的负责人称为"经营者"。在2022年11月1日之前,个体工商户是不能直接变更经营者的。如果真要转让,必须通过"先注销、后设立"的方式,即"先死后生"的过程。但在2022年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实施之后,个体工商户可以自愿变更经营者。变更经营者的,可以直接向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根据实践经验,现在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既可以采取"先注销、再设立"的方式实现经营权的转让,也可以在结清依法应缴纳的税款等、对原有债权债务做出妥善处理后,直接办理经营者变更登记。
现实中存在只把店铺资产、经营权等转移给新的经营者,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者不进行变更的情况。这种操作对于转让方和受让方双方的风险都很大。因此,如果真要转让,建议一定要将经营者变更为实际负责经营的人,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等。
3. 转为有限公司后再进行股权转让
根据《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的规定,个体工商户可以根据经营需要申请升级设立为企业,可以转为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企业(公司)分支机构等。但在转为企业的同时,需要将原个体工商户同时注销掉。
个体工商户转为有限公司后,就可以像有限公司转让股权一样,将原个体工商户转让给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