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赏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赏析
总有一些瞬间,被诗人的笔触定格成永恒。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就是这样一首穿越时空的抒情佳作,它不仅记录了一段烽火连天下的家国离愁,更是展现了诗人细腻入微的情感世界。本文将带你深入《月夜》的字里行间,共同探索杜甫在战乱年代那份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与对和平团圆的无限渴望。
诗作原文
《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详细赏析
《月夜》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叛军掳至长安时所作。诗中通过描写妻子在鄜州闺中独自看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与牵挂。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开篇即点明时间地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的夜晚。鄜州的月光洒在闺房的窗棂上,而妻子却只能独自欣赏这轮明月。这里的“独看”二字,既写出了妻子孤独的身影,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身处异地的无奈与孤独。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笔触一转,将焦点转向了家中的儿女。他们年幼无知,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这里的“遥怜”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儿女的深深怜爱,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他渴望与家人团聚,却又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种无奈与痛苦,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诗人再次将焦点转回妻子身上。月光如水,洒在妻子的云鬓之上,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薄雾般的轻纱。她的玉臂在清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白皙,但也透露出丝丝寒意。这里的“香雾”和“清辉”两个意象,既写出了月夜的美丽与宁静,也暗示了妻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她独自一人在闺中看月,思念着远方的丈夫,这种情感上的孤独与身体上的寒冷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发出了一声深情的呼唤。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中,与妻子再次相聚在月光之下。到那时,他们可以一起倚着虚幌(洁白透明的帐子),让月光洒满整个房间。而此刻的泪痕也将在那一刻干涸消失。这里的“双照”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与家人团聚的愿望。
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以妻子为焦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与牵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在战乱时期的无奈与痛苦。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了潼关杜甫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在八月的长安所作。当时他身处异地与家人分离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可想而知。而正是这种情感上的孤独与身体上的寒冷相互交织使得他能够创作出如此深情而动人的诗篇。
后代评价
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赞此诗“语丽情悲格力高古与《春望》首章同一机轴而词旨尤为深婉”。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评价此诗“情景相生妙合无垠称名诗亦无愧色”。这些评价都充分说明了《月夜》一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练习题
选择题
下列对《月夜》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描写鄜州月夜和妻子独看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B. 颔联通过写儿女年幼无知不懂得思念长安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C. 颈联中的“香雾”和“清辉”两个意象写出了月夜的美丽与宁静也暗示了妻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D. 尾联中的“双照”二字写出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答案:B
解析:
B选项提到“颔联通过写儿女年幼无知不懂得思念长安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个解析有误。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虽然提到了儿女年幼无知,但这里主要是为了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而非直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主要是通过对妻子独看月夜的描写以及尾联的期待和呼唤来体现的。
解析题
请分析《月夜》一诗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答案: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妻子在月夜下独自看月的情景。其中,“香雾”和“云鬟”两个意象,将妻子的形象描绘得如仙女般美丽动人;“清辉”和“玉臂”则突出了月光的皎洁与妻子的肌肤之美。同时,“湿”和“寒”两个字,既写出了月夜的清凉,也暗示了妻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两句诗通过意象的巧妙运用和情感的细腻表达,既展现了月夜的美丽与宁静,也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月夜》一诗是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家人深深思念与牵挂的深情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呼唤,诗人将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憧憬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与牵挂。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杜甫那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定信念和美好向往的精神品质,以及他那种用诗歌表达情感、寄托希望的独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