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指南:从坐姿到睡姿的全方位解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指南:从坐姿到睡姿的全方位解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它不仅影响着成年人,近年来青少年患者也呈现增多趋势。据统计,中国腰椎病患者已经突破2亿人。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没有什么自测方式来判断自己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趋势?生活中哪些动作会损伤到腰椎间盘?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偶然发生,它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如长期久坐、不良坐姿站姿、弯腰劳动、从事重体力工作、年龄增长导致腰椎间盘逐渐老化等等。
自测方法
有没有什么自测方式来判断自己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趋势呢?吴医生在节目中介绍了一种自测方法——直腿抬高试验。
放松地躺在床上,缓慢抬起有麻木感的那条腿,如果是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绷直腿抬高在30度至70度之间,大腿到脚背这段区域就会有放射性疼痛。
哪些动作会损伤腰椎间盘?
在节目中的互动环节,嘉宾们展示了不同的搬重物姿势,其中,弯腰搬重物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会加重腰椎间盘的负荷。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深蹲抱起重物,用大腿的力量来保护腰。
节目中,嘉宾们还演示了不同的坐姿和扫地姿势,快来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常见误区
“睡硬床能治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说法,相信这个治疗理念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
节目中,吴医生给出了答案:睡过硬或过软的床都是不好的!偏瘦的人睡硬床会觉得全身硌得疼,睡眠质量反而更差,适合选相对软些的床,而偏胖的人皮下脂肪多,就可以选择稍硬的床,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觉得舒服的床垫,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小燕飞”是网上广泛流传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动作,是不是真的有效呢?
吴医生认为这个动作不适合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管里面有一个结构叫黄韧带,由于腰椎间盘的劳损,肌肉的下滑,黄韧带会代偿性增厚,当过度往后仰时,黄韧带会从后往前顶,造成腿麻现象。除此之外,在后仰时,棘突之间还会发生碰撞,增加脊椎磨损疼痛。
预防措施
要防止椎间盘加速退变,避免发生椎间盘突出,需要从生活点滴做起!
站姿
理想站姿:颞骨、肩关节肩峰处、股骨大转子、膝关节、踝关节稍前方为一直线
坐姿
- 良好坐姿的条件是,压力适当地分布在各脊椎骨之间的椎间盘上,载荷适当且均匀地分布在附着的肌肉组织上。自然放松的斜倚坐姿,各体压力指标最小,是舒适性最好的坐姿形式。
- 简单来说,对于有靠背的椅子来说,比较好的坐姿其实是有支撑的、微微后仰的坐姿。椅背不仅能帮助脊柱的稳定,还能让腰部的脊柱维持其应有的生理曲度。
- 正确的斜倚坐姿应当是:臀部紧靠椅子最里面,如果腰部和椅背之间还有空隙,可以选择一个较硬护腰靠垫,或者佩戴腰托来支撑腰部,避免腰椎过度受力。
- 另外身体要保持三个90°,分别是上臂与前臂、腰部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并且使双脚底平放在地面。如果椅子高度无法调节,可以选择在脚下垫一个脚凳。
- 坐姿时,头部一定要保持正直,不低、不仰、不歪、不伸;眼睛与桌面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之间,身体与桌子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睡姿
人处于仰卧位平躺睡觉时,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小,全身肌肉放松,可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还可以更好地调整脊椎和内脏器官。
方法指导:
- 平躺,颈部垫枕。枕头一定要能填补头和肩之间的空隙,缓解颈椎的压力,保持放松状态。
- 将枕头放在膝盖下方,并使脊柱保持中立,使身体能维持下腰部的曲度。
- 有时候可以在背部的下方放一块小的卷起来的毛巾,以增加支撑力。
锻炼方法
俯卧位,以腹部着床,头、手、胸及双下肢一起向上抬,反复多次。
仰卧位,双侧屈肘、屈膝,以头、双足、双肘 五点支撑,用力将腰拱起,反复多次,根据支撑点不同,还有三点(头及双足)及四点(双手及双足)支撑,锻炼应循序渐进,先进行五点支撑,适应强度后进行三点支撑,最后再进行四点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