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的风险需要重视——篇一
股权质押的风险需要重视——篇一
在A股市场投资中,股权质押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当市场整体下跌时,股权质押的风险尤为突出。本文将从股权质押的定义、影响机制以及具体案例分析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风险,并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投资建议。
投资者在考虑投资A股时,应密切关注相关公司的股权质押情况,包括质押比例、质押股份的市值、以及可能触及的预警线和平仓线等信息,以评估潜在的风险。因为,在市场整体下跌时,股权质押的风险尤为突出。股价下跌可能导致更多的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引发强制平仓,进一步加剧股价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回顾近年来的A股市场,“股权质押”进入大众的视野主要在2018年。当时A股经历了一场被称为“股权质押风险”的严峻挑战。在那个时期,市场出现了剧烈的调整,众多上市公司的股价跌至了股权质押的警戒线。据统计,当时有超过3400支股票涉及股权质押,几乎每支股票都有质押的情况,涉及的总市值高达4.4万亿元,占到了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0%。
什么是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实质上是一种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行为。它对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体现:
- 当股价下跌,质押股份的价值随之减少,一旦股价跌破平仓线,且股东未能及时补充质押物或追加保证金,金融机构可能执行强制平仓,这会进一步推动股价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 由于质押权人通常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一旦发生股权质押违约,可能会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 股权质押还可能放大市场情绪,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从而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以誉衡医药为例,从2018年2月7日到6月11日这段时间内,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其控股股东已经遭遇了两次强制平仓。情况尤其严峻的是,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权质押比例已经超过了99%,其中有6538万股的股份已经跌破了平仓线。在2018年2月5日至7日,誉衡药业的股价经历了连续三日的大幅下跌,股价一度下探至5.58元/股的低点。到了2月7日,誉衡药业发布公告,披露了实际控制人朱吉满通过云南信托-盛锦16号信托计划持有的股份,被信托公司以平均每股5.63元的价格减持了1414万股。这一事件凸显了高比例股权质押在股价下跌时可能带来的风险。此外,6月8日,誉衡药业公告称,2月8日披露的誉衡集团、誉衡国际的质权人,可能将合计减持不超过21,981,229股的计划,已经期满但并未实际减持。在6月11日,誉衡药业披露了控股股东誉衡集团质押给江海证券的股份遭遇了被动减持,减持数量为170万股,减持价格为5.75元/股,减持金额总计977.34万元。
股权质押爆仓所触发的被动减持,确实是股价下跌的一个因素。然而,更为严重的影响通常来自于公司宣布未来可能进行的大规模减持计划。当市场得知将有大量股票即将被减持,这种预期会加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引发急于抛售的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卖方力量的激增和买方力量的相对减弱,股价往往会遭受剧烈的下跌压力。这种预期引发的恐慌性抛售,有时甚至会导致股价短期内的大幅下挫,对市场信心造成重大打击。